我开始有点理解为什么欧美车企睡不着了。美国人拆完比亚迪海鸥直接沉默——7万的车塞

古往奇趣角 2025-09-09 00:19:42

我开始有点理解为什么欧美车企睡不着了。美国人拆完比亚迪海鸥直接沉默——7万的车塞进激光雷达和热泵空调,光这三项成本在美国就要15万。 说起比亚迪这家公司,得从它的创始人王传福说起。这家伙1966年出生在安徽无为县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里八个孩子,他排行老七。父母早逝,十三岁就没了爹妈,由哥哥姐姐拉扯大。生活条件差,但王传福靠自己努力,1983年考上中南大学学冶金物理化学,毕业后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读硕士。1990年硕士毕业,他留在那儿工作几年,搞电池材料研究。 那个时候,手机电池市场刚起步,他看准机会,1995年借亲戚250万在深圳创办比亚迪,从生产手机电池入手。公司起步小,只有20多人,租个破厂房,但他一步步把比亚迪做成全球电池大户。2002年上市,2003年进军汽车,收购西安秦川汽车,转型电动车。2008年,巴菲特投资10亿美元,比亚迪股价暴涨。王传福一直掌舵公司,到现在还是董事长和CEO,财富上百亿美元,但公司发展过程中也遇到过产品质量问题和市场竞争压力,比如早期电池召回事件和国际贸易摩擦。 比亚迪从电池起家,积累了垂直整合的优势,电池、电机、电控全自己搞,这在汽车行业挺少见。2008年推出F3DM混动车,算是电动车早期尝试。之后几年,公司销量稳步涨,2015年成为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2022年停产纯燃油车,全力电动化。现在比亚迪全球工厂20多个,员工超70万。电动车销量从2021年的60万台,涨到2023年的300万台,2024年上半年就卖了160万台。海外市场也扩张,出口到70多个国家,泰国、巴西建厂。技术上,比亚迪刀片电池有名,安全高密度,装在汉、唐系列车上。DM-i混动系统省油,百公里油耗3升多。海豹、驱逐舰这些车型在欧洲卖得不错,但也面临欧盟反补贴调查,关税从10%提到17.4%到38.1%不等。美国市场基本进不去,因为贸易壁垒和本土保护。 比亚迪海鸥这款车,它是2023年推出的小型电动车,售价7万多人民币,定位城市代步。车长3.78米,轴距2.5米,空间够用。电池容量30度电,续航300多公里。电机功率55千瓦,加速还行。关键是配置高,带激光雷达、热泵空调、智能驾驶辅助。激光雷达是智驾核心,能探测周边环境,支持自动泊车和导航辅助。热泵空调在冬天高效制热,比传统空调省电30%以上。海鸥用e平台3.0,集成度高,高压线束比大众短47%,电路板集成度高3倍,线束成本降到美国车的1/8。中国制造优势在于规模,激光雷达年产480万套,单价从2万降到1800元。热泵空调机器人生产线90秒一台,成本比日本低62%。软件更新快,9个月11次OTA,添加新功能,而德国车一年一改款。 美国Caresoft Global公司2024年拆解海鸥,花了几周时间分析结构。结果显示,这车成本控制极致,如果在美国造,光激光雷达、热泵空调和电机三项就得15万美元,而整车在中国卖1万美元不到。线束短,材料少,集成高,省钱。拆解报告指出,比亚迪供应链本土化,零部件自产率高,避开国际波动。欧美车企像通用、福特,电动车成本高,电池贵,供应链长。 特斯拉Model 3成本3万美元起,比亚迪能压低到1万多。欧美工会强,人工贵,法规严,环保标准高,导致生产成本翻倍。中国电动车渗透率2024年超50%,欧美才20%不到。比亚迪出口增长快,2024年上半年出口24万台,同比翻倍。但国际上,欧盟调查中国补贴,认定比亚迪获益4%,加税12.5%。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给本土电动车补贴7500美元,外来车难拿。地缘因素也影响,俄乌冲突推高能源价,电动车需求波动。 欧美车企确实压力山大。大众、宝马电动转型慢,ID系列销量一般,成本高。通用Bolt停产又复产,纠结。福特Mach-E亏本卖。比亚迪低价高配,蚕食市场。海鸥如果进欧美,定价1.5万美元,还带激光雷达,传统车企难比。技术差距拉大,中国车OTA频繁,欧美车更新慢。供应链,中国掌握电池70%产能,欧美依赖进口。

0 阅读:56

猜你喜欢

古往奇趣角

古往奇趣角

奇趣视角,发现历史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