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称:中国欠美国1.6万亿,若不偿还,就拒付中国7608亿美元国债。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8-02 10:17:53

美媒称:中国欠美国 1.6 万亿,若不偿还,就拒付中国 7608 亿美元国债。 这组被刻意捆绑的数字背后,藏着一段横跨百年的铁轨故事。1911 年的汉口码头,清政府的官员在借款协议上签字时。 或许想不到,这笔为修湖广铁路借的 600 万英镑,会在 21 世纪的中美博弈中,被炒成 “天价账单”。 当时的四国银行团里,美国摩根公司发行的债券,每张面值 1000 英镑,印着火车穿越大桥的图案,如今却成了某些人手里的 “政治筹码”。 这笔债从一开始就带着强迫的印记。清政府拿海关税、盐税作抵押,把铁路运营权拱手让给外资。 直接点燃了 “保路运动” 的怒火 —— 那场席卷南方的抗议,最终成了辛亥革命的导火索。 民国政府接手后,为稳住外交局面继续付息,直到 1938 年战火纷飞时才停付。 而 1949 年新中国成立,毛泽东一句 “另起炉灶”,彻底斩断了与这些不平等债务的联系。 这不是赖账,而是一个主权国家对殖民时代枷锁的挣脱,符合国际法公认的 “恶意债务不继承” 原则。 可美国的债券持有人从未死心。上世纪 70 年代起,他们抱着泛黄的债券跑到法院起诉,从阿拉巴马州到联邦最高法院,传票像雪片般寄往北京。 中国的立场始终清晰:旧政权的屈辱条约,新政府绝不认账。1984 年,美国最高法院最终撤销了要求中国偿付的判决,算是默认了这个道理。 但这些债券并未消失,反而在拍卖市场上被炒成了 “古董”,每张价格从几千到几万美元不等,持有者多是投机者,而非当年的原始债权人。 如今美媒重提这 1.6 万亿,算盘打得极精。按他们的算法,600 万英镑经百年复利滚存,竟膨胀到 1.6 万亿美元 —— 这个数字远超实际价值。 要知道,1911 年的 600 万英镑约合 2400 万美元,即便考虑百年通胀,真实购买力也到不了宣称的零头。 更关键的是,中国当前持有的美债已降至约 756 亿美元,所谓 “7608 亿” 不过是过时数据。 美国总债务超 36 万亿美元,财政吃紧时,便想拿这百年旧账当 “抵消券”,本质是想赖掉欠中国的钱。 这种逻辑在国际法上站不住脚。旧债与新债分属不同法律关系,就像邻居不能拿你祖父 decades 前的欠账,来抵他现在该交的房租。 更何况,那笔 “旧账” 本就是殖民时代的不平等产物。美国自己也清楚这点 —— 上世纪 80 年代处理类似案件时。 司法部曾明确表示 “不能用旧债绑架新的国家关系”,如今翻出来炒作,无非是想给中国添堵。 中国的应对冷静得很。一边持续减持美债,2025 年上半年就抛了几十亿,外汇储备 3.32 万亿美元里,美元资产占比不断下降。 一边反复强调:想拿百年前的不平等条约说事,既违背国际法,也砸了美国自己的信誉招牌。 要知道,美债能成为全球储备资产,靠的是 “美元信用”,一旦开了 “以旧债抵新债” 的头,更多国家只会加速抛售美债。 2025 年美债收益率已因多国减持涨到四年新高,美国消费者贷款利率跟着飙升,民间早有怨言。 美国国内也不是铁板一块。财政部盯着中国持债数据,既怕减持太快冲击市场,又想借旧债话题施压。 政客们喊着 “拒付” 过瘾,却忘了美国每年要发几万亿美元新债,信誉崩了谁也扛不住。 那些债券持有者更像投机客,拍卖会上高价买下债券,转头就联合政客炒作,想靠舆论逼中国掏钱,算盘打得比铁轨还精。 铁轨早已锈迹斑斑,可某些人还想让百年前的不平等条款跑起来。中国早不是当年的清政府,不背旧包袱,更不怕新挑衅。 这场炒作终会像湖广铁路上的旧火车,哐当几声后,只剩历史的烟尘。 而美国若执迷于用赖账解决问题,最终只会发现:自己赖掉的不是债务,而是全球对美元的信任。

0 阅读:121

猜你喜欢

锴锐说科技文化

锴锐说科技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