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知中国决定出兵朝鲜后,斯大林震惊了,中国人竟然真的要用那么原始的武器独自去对付

熹然说历史 2025-07-30 23:15:51

得知中国决定出兵朝鲜后,斯大林震惊了,中国人竟然真的要用那么原始的武器独自去对付美国人! 他喃喃说了一句:“中国同志好啊!” 又流下了两滴眼泪。眼泪流过了,他伸出手,管中国要钱。 1950年的冬天,一个决定改变东亚格局的消息从鸭绿江畔传到莫斯科。当斯大林听说中国真的要派军队去朝鲜和美军硬碰硬时,这位钢铁意志的苏联领袖先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接着竟然掉了眼泪。不过眼泪还没干,他就伸出了手——要钱。 1950年的朝鲜战场风云变幻,美军仁川登陆后,朝鲜人民军全线崩溃。金日成急得团团转,赶紧向中苏两个老大哥求救。斯大林这时候犯了难,苏联直接出兵吧,怕和美国正面冲突;不管吧,又怕失去朝鲜这个战略要地。于是他把希望寄托在了中国身上。 1950年1月30日,也就是被迫接受中方有关中苏协定的条款后两天,斯大林突然通知苏联驻朝使馆,他同意金日成关于进攻南朝鲜的计划。这个时间点很关键,因为就是在这时候,中苏刚签完友好条约,苏联失去了旅顺和大连的控制权。斯大林为什么突然同意金日成的武力统一计划?因为这个时候,中苏签订新条约,苏联即将失去在太平洋的出海口和不冻港,而南部朝鲜有三个优良港口。 说白了,斯大林心里打的是如意算盘:让朝鲜去打,最好能一举拿下整个半岛,苏联就又能控制太平洋的出海口了。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美军的参战彻底打乱了他的如意算盘。 10月8日,周恩来和林彪飞到莫斯科,跟斯大林在黑海疗养所摊牌。据师哲回忆,在斯大林介绍完朝鲜前线的情况后,周恩来说,中国考虑和研究了国内的实际情况,认为以不出兵为宜。周恩来把中国的困难一五一十地说了:刚打完仗,百废待兴,军队装备落后,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斯大林听了也没强求,甚至还说要不就让金日成到中国东北建个流亡政府得了。这话说得挺轻松,但谁都知道,一旦朝鲜垮了,美军直接开到鸭绿江边,中国东北就没安稳日子过了。 关键时刻,毛泽东的态度起了决定性作用。经过连续几天的激烈讨论,中国方面做出了最终决定:出兵!周恩来再一次说,即使苏联不给予帮助,中国也要出兵。斯大林听后眼眶泛红,他喃喃自语:“中国……好啊!” 这一刻的斯大林确实被震撼了。他原本以为中国最多就是口头支持,没想到这些中国人真的要拿着相对落后的武器去和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硬碰硬。几分钟后,斯大林突然站起来,非常感动地说道:“请您转告毛泽东同志,我感激他,朝鲜、苏联人民感激他,他是个真正了不起的伟人”。 19日晚,志愿军横渡鸭绿江,消息传至莫斯科,斯大林感动得掉下了眼泪,连声说道:“还是中国同志好,还是中国同志好。”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里,这位统治苏联近三十年的领袖,面对中国人民志愿军跨江出征的消息,确实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但是,斯大林毕竟是个现实主义政治家。感动归感动,该算的账还得算。中国出兵朝鲜后,苏联确实提供了武器装备,斯大林及其继任者不仅用崭新的苏造武器替中国装备了100个步兵师,并帮助中国建立了能有效作战的空军、海军、炮兵、坦克兵等技术兵种,而且还援建了300多项大型工程项目。 问题是,这些援助不是白给的。1951年2月,中苏两国签订了一份军事武器贷款的协议。该协议规定,1950年10月19日志愿军正式出兵朝鲜前,中国向苏联购买的武器,全部是正价购买,这个时间之后,“中苏两国一国一半”,意思就是中国以半价购买。 苏联这种行为,让毛主席多少是有些恼火的,要知道,我国出兵朝鲜,我国对朝鲜的一切援助,都是无偿的。相比于国力强盛的苏联,刚刚成立的新中国,可是真正的一穷二白啊!中国对朝鲜是无偿援助,但苏联对中国却要收钱,这个对比确实让人心寒。 整个朝鲜战争期间,中国总共欠下了30亿人民币的军火款。这笔钱对当时的新中国来说是个天文数字,直到三年困难时期,中国还在勒紧裤腰带还这笔债。 美国学者查阅前苏联政府的档案文件后发现,“在斯大林于1953年3月逝世之前,他与毛泽东之间的大部份通信是关于中国请求苏联给予武器装备的”。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国在朝鲜战场上打得有多艰苦,对苏联武器的需求有多迫切。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脑溢血去世。这位曾经为中国出兵朝鲜流泪的苏联领袖,带着他复杂的政治遗产离开了人世。他的继任者赫鲁晓夫上台后,开始了全面的去斯大林化运动,中苏关系也因此走向了另一个方向。 回头看这段历史,斯大林对中国出兵朝鲜的反应确实复杂:既有真情流露的感动,也有冷酷现实的计算。他的眼泪是真的,但伸出的手也是真的。这种矛盾的组合,恰恰反映了大国政治中理想与现实、情感与利益的复杂纠缠。 斯大林的眼泪和伸出的手,完美诠释了冷战时期大国关系的复杂本质。你觉得在国际政治中,情感和利益哪个更重要?当年如果没有那30亿军火贷款,中苏关系会不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96

猜你喜欢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