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连长刘玉明结束了军旅生涯,准备转业离开部队,在路过汽车站的时候,他遇

混沌于浮云 2025-07-30 19:14:11

1950年,连长刘玉明结束了军旅生涯,准备转业离开部队,在路过汽车站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个穿着破烂的女乞丐,他漠然地走过,但是,就在他踏上车厢的那一刻,惊讶地发现那位女乞丐正拼尽全力地追赶着即将开动的汽车。 1950年,刘玉明结束了自己十年的军旅生涯。作为一名连长,他带着满身的疲惫和对未来的期望,准备转业回乡。那天,他穿着旧军装,背着破旧的行囊,来到汽车站。站台上人来人往,他穿过人群,直奔一辆即将开动的军车。就在他要上车时,一个衣衫褴褛的女乞丐闯入他的视线。她步履艰难,手里拿着个破碗,看起来跟街上那些讨生活的可怜人没什么两样。刘玉明没太在意,径直上了车。可就在车门要关上的那一刻,他猛地发现,那个女乞丐竟然在后面拼命追赶,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 这突如其来的举动让刘玉明心里一震。他当过兵,直觉告诉他,这事不简单。犹豫了一下,他还是下了车,走过去想弄清楚怎么回事。那女乞丐喘着粗气,满头大汗,指着他说了几个字:“刘玉明,是我,兰。”这名字一出口,刘玉明愣住了,记忆的闸门瞬间被打开。 几年前,刘玉明带连队在中越边境作战。那次,他们被越军伏击,情况危急,弟兄们伤亡惨重。就在最危险的时候,一个年轻女子出现了。她叫兰,是个越南本地人,熟悉地形和敌情。她带着刘玉明的队伍绕过埋伏,硬是把他们从死神手里拉了回来。那场仗打完,兰救了他们一命。可她也因为帮了中国军队,惹了大祸。越军到处抓她,她的家人被杀,村子被烧,她只能逃命。后来,她辗转流落到中国,日子过得苦不堪言,沦为乞丐。但她心里一直没放弃,总想着找到刘玉明,觉得自己还有一线希望。 那天在汽车站,兰一眼认出了刘玉明。她顾不上自己破败的样子,也不管会不会被拒绝,就是拼了命追上去。她知道,这是她最后的机会。刘玉明听她说出自己的名字,先是震惊,后来就剩下了愧疚。他想起那场仗,想起兰的恩情,也明白她如今的处境有多惨。他没多想,决定带她一起走。上车后,他拿出自己的干粮和水给兰,看着她狼吞虎咽的样子,心里五味杂陈。兰哭着说,她无数次想过这一天,但从没敢奢望真能等到。刘玉明没说话,只是默默听着,心里已经打定主意,要帮她一把。 回到老家,刘玉明没把兰扔下不管。他先把她安顿在当地的救济站,给她弄了点吃的穿的,又跑去政府那儿问有没有啥政策能帮她。他还托人找了医生,给兰瞧瞧病,治治她这些年落下的毛病。兰的身体慢慢好起来,人也精神了点。她开始学着说中国话,想着融入这边的生活。她常跟人说,刘玉明是她的恩人,没他,自己早没命了。 刘玉明自己也没闲着。他凭着在部队学的那点本事,在村里干起了活儿,修路、盖房,啥都掺和。他觉得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既要照顾兰,还要为家里人过上好日子出力。他不是啥大人物,就是个实在人,想干点实在事。 在刘玉明的帮衬下,兰渐渐站稳了脚。她身体恢复后,学了点手艺,后来还找了份小活儿干。她不再是那个街头要饭的乞丐,日子虽然简单,但总算有了盼头。她常念叨过去的事,说自己命苦,但也觉得自己运气好,碰上了刘玉明这么个讲义气的人。她心里感激,也想着以后能回报点啥,哪怕只是帮刘玉明干点家务活。 刘玉明和兰的事,后来在村里传开了。有人夸刘玉明够意思,有人佩服兰的韧劲。俩人的缘分,挺像老天爷安排好的。他们一个是退伍的老兵,一个是逃难的乞丐,本来八竿子打不着,可就因为当年的那点交情,硬是连在了一起。这事听着挺接地气,没啥大道理,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那点真情实感。战争把人分开,日子把人磨难,可到头来,还是有那么点温暖,能让人觉得活着有意思。

0 阅读:22
混沌于浮云

混沌于浮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