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6岁参军当勤务兵,19岁就给许世友当政委,许世友开始不服,后来却心服口服了:

运赛过去 2025-07-29 16:17:41

他16岁参军当勤务兵,19岁就给许世友当政委,许世友开始不服,后来却心服口服了:“小娃娃确实很有一套嘛”。 陈海松出生在1914年湖北大悟县一个穷苦农民家,家里穷得叮当响,母亲早早过世,父亲一个人拉扯他长大。他小时候在村里私塾念过几年书,后来上初中,但因为没钱交学费,只好辍学回家干农活。那时候农村日子苦,地里刨食勉强糊口。1929年,当地闹起革命,成立了农民协会和赤卫队,陈海松年纪小但脑子活络,很快就当上儿童团团长,主要干站岗放哨和传情报的活儿。1930年夏天,他正式加入红军,那年刚满16岁。先是当普通战士,因为机灵,被调到许世友身边做勤务兵。许世友是红军有名将领,带兵打仗凶猛,陈海松跟在他身边,负责日常琐事,但眼睛耳朵没闲着,总留意部队的军事讨论。红军里很多人不识字,陈海松有初中文化,算得上文化人,他能读懂文件,还会用简单话给战士们讲明白。许世友看他有潜力,就让他旁听作战会议,陈海松学得快,很快就懂了些行军打仗的门道。后来被派到前线连队,参与实际指挥,很快就升为指导员。他的讲解方式接地气,让南方农民出身的战士们容易懂,部队执行任务顺溜多了。红四方面军多是泥腿子兵,陈海松这种有文化的在里面特别显眼,工作出色,逐步提拔上去。短短时间,他就从勤务兵变成一线干部,靠的就是实打实的本事和努力。 1933年,陈海松19岁,被任命为红25师政委,搭档就是许世友当师长。许世友起初不看好他,觉得太年轻没经验,但相处下来,态度变了。红四方面军在四川作战,遭刘湘部队围堵,红25师面对敌人8个旅的兵力,硬拼肯定吃亏。陈海松提出钻深山设竹签阵的办法,拖慢敌人脚步。部队砍竹子削尖,埋在追击路上,敌人踩上后脚底受伤,行军慢了。红军趁机反击,敌人重整后清除竹签费时,红25师转移继续设阵。反复几次,他们在万源坚守135天,粉碎敌人六路围攻。这仗打得巧妙,陈海松的点子起关键作用,许世友后来承认他有本事。从这事看,年轻不等于没用,关键是思路对路,结合地形玩转战术。红军那时装备差,靠智慧和韧劲翻盘,陈海松的贡献就在于把政治工作和军事结合好,动员战士们咬牙坚持。师里士气高,配合默契,许世友的猛冲猛打加上陈海松的细致安排,部队战斗力强了不少。这段合作也证明,领导层互补才能出成绩,单靠一人不行。战场上生死一线,年轻干部快速成长,靠的就是实战检验和上级认可。 1934年,反围攻胜利后,陈海松升任红9军政治委员,许世友当副军长,两人继续带兵。陈海松指挥部队参加长征,1935年渡嘉陵江时,为接应中央红军,他率部阻击敌人。部队搭建浮桥渡河,后在杀牛坪分兵扼守高地,迂回侧袭敌营。陈海松的指挥稳当,部队夜间潜行突袭,炸毁敌炮位。长征路上环境恶劣,部队减员严重,但他们坚持下来。1936年,西渡黄河,参加一条山和平大古凉战役,陈海松率部抢占山头,压制敌火力。1937年3月,西路军转移到甘肃临泽梨园口,遭马家军两万多人围攻。红9军余部和妇女独立团二营约两千人担任后卫,掩护主力撤入祁连山。战斗激烈,敌骑兵冲锋,红军用步枪和手榴弹还击。陈海松指挥断后,让机关先撤,自己留守阵地。梨园口地势窄,山口高地成焦点,部队挖壕固守,开火阻敌。战斗半天,红9军剩半个团,大部牺牲或被俘,陈海松身中8枪牺牲,那年23岁。他的牺牲是西路军惨败的一部分,但也体现了红军干部的担当。朱德后来得知,称赞他是优秀指挥员。陈海松从基层爬起,到军级岗位,只用几年,靠实战积累,但革命代价大,年轻生命就这么没了。

0 阅读:40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