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包括美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底能打多强,战斗力怎

天天纪闻 2025-07-29 14:17:27

现在很多西方国家包括美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到底能打多强,战斗力怎么样?在黄岩岛上,菲律宾不断挑衅,而中国只是表面上进行驱离,没对菲律宾采取什么措施。但他们心里还是觉得,解放军几十年没打仗,战斗力就是个谜!   先从装备层面说起。现在解放军的武器库早不是几十年前的样子了。海军方面,第三艘航母福建舰已经完成首次试航,歼-35A隐身舰载机和歼-15T改进型舰载机相继亮相,076两栖攻击舰也下水了,这种能搭载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的大家伙,让中国在远海投送能力上有了质的飞跃。   空军的轰-6K轰炸机经过现代化升级,能携带射程1500公里的长剑-10巡航导弹和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前出黄岩岛空域时,连菲律宾首都马尼拉都在打击范围内。火箭军更是杀手锏,去年向太平洋发射的洲际弹道导弹,采用无依托冷发射技术,单车单弹就能独立作战,战略威慑能力不言而喻。   再看训练水平。解放军每年的军事演习频率和强度都在提升。比如南部战区海军组织的三艘055型驱逐舰跨昼夜长航时训练,模拟战时补给和对海突击;东部战区的“联合利剑”演习,涵盖海空战备警巡、联合夺取制权等课目,从发现目标到完成打击的时间大幅缩短。   去年辽宁舰和山东舰首次在南海进行双航母编队演练,检验了体系作战能力。这些训练不是摆花架子,而是实打实的实战化推演,目的就是确保一旦有事,部队能拉得出、打得赢。   信息化建设也是关键。现在的战场早已不是单纯的火力对抗,而是体系与体系的较量。解放军的指挥控制系统实现了多军兵种信息共享,从卫星侦察到无人机抵近监视,再到导弹精确打击,形成了完整的杀伤链。   比如在黄岩岛空域,解放军的直-9直升机利用北斗导航和机载雷达,能精准控制与菲律宾飞机的距离,甚至通过下洗气流干扰对方飞行稳定性,这种技术优势不是靠打仗次数堆出来的,而是长期技术积累的结果。   回到黄岩岛问题,很多人觉得中国只是驱离菲律宾船只和飞机,显得不够强硬。但这恰恰体现了积极防御战略的智慧。中国对黄岩岛的主权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早在东汉时期就有记载,1935年正式列入中国版图,1947年改称民主礁,1983年定名为黄岩岛。   菲律宾直到1997年才首次提出主权声索,完全是无理取闹。中国海警常态化巡航,解放军战机定期巡逻,实际上已经实现了对黄岩岛的有效控制。填海造岛、建设导航设施、建立气象观测站,这些都是在不动声色中强化实际存在。   为什么不采取更激烈的措施?因为打仗从来不是目的,维护国家利益才是根本。菲律宾背后有美国撑腰,美国在菲律宾新增军事基地,甚至企图部署中程导弹,目的就是把南海变成遏制中国的前沿。   如果中国在黄岩岛与菲律宾发生直接军事冲突,正好中了美国的圈套,让其有借口进一步介入,破坏地区稳定。中国的策略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在外交上坚持通过对话解决争议,在军事上保持高压态势,同时通过法律手段巩固主权,比如2024年11月发布的黄岩岛领海基线声明,从法理上明确了管辖范围。   积极防御的核心,是主动塑造有利态势,而不是被动应对。在南海,中国构建了海空立体防御体系:天上有卫星和侦察机,海面有海警船和军舰,水下有潜艇,岛上有雷达站和导弹阵地。这种多层次防御让任何挑衅都难以奏效。   菲律宾船只每次闯入,都会被中国海警第一时间跟踪监视、警告驱离,必要时采取航路管制。解放军战机的常态化巡逻,更是对菲方的直接威慑。这种“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威慑力,比单纯的武力对抗更有效。   有人可能会问,解放军几十年没打仗,真到关键时刻能行吗?看看历史就知道,中国军队向来不缺战斗意志和战术素养。抗美援朝、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哪一次不是在装备劣势下取得胜利?现在的解放军,装备、训练、信息化水平都今非昔比,更重要的是,战略指导更加成熟。   积极防御不是消极等待,而是攻防兼备,该出手时绝不手软。比如在黄岩岛,解放军的轰-6K挂弹巡航、直-9近距离驱离,都是明确的战略信号:主权问题没有妥协余地,但冲突升级的责任不在中国。   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外部挑战。美国在南海频繁搞“自由航行”,拉拢盟友搞联合军演,试图搅乱地区局势。但中国的应对始终保持定力:一方面加强与东盟国家的沟通,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另一方面,通过军事演习和装备展示,向外界传递捍卫主权的决心。这种“斗而不破”的策略,既避免了直接冲突,又有效遏制了外部势力的干涉。   说到底,衡量一支军队的战斗力,不能只看战场上的表现,更要看其能否服务于国家战略全局。解放军的强大,不仅体现在装备和训练上,更体现在战略定力和智慧上。  

0 阅读:0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