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7月27日报道:“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说: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尤其是购买他的石

天天纪闻 2025-07-28 18:13:48

法新社7月27日报道:“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说:如果没有中国的支持,尤其是购买他的石油,普京不可能维持这场战争。”   先说说中国在乌克兰危机里的立场。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掺和到冲突里头,既不是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冲突的当事方。咱们一直秉持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始终在劝和促谈,推动用政治手段解决问题。   就拿联合国安理会来说,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不止一次在会上呼吁停火止战,推动俄乌双方坐下来好好谈。2025年7月25日那次安理会审议乌克兰问题,耿爽就明确表示,中方在乌克兰问题上始终坚持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还同巴西等全球南方国家发起成立了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小组,为停火止战、实现和平汇聚更大的力量。   王毅外长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也强调,中国不是这场危机的制造者,更不是当事方,但我们没有隔岸观火,从危机爆发的第二天起,就希望对话协商解决。   再聊聊中俄之间的贸易往来。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是基于市场原则和商业规则的正常往来,符合世贸组织的规则,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没违反国际法。就拿能源贸易来说,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能源供应国之一,但中国的能源进口一直是多元化的。   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1.0847亿吨,占总进口量的19.6%,金额624.26亿美元,占总进口额的19.2%。可中国同时还从沙特、马来西亚、伊拉克等多个国家进口石油,这些国家的石油进口量加起来占比超过80%。   这说明中国的能源进口并不依赖单一国家,跟俄乌冲突更是没啥关系。而且,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是长期的、稳定的,像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自2019年通气以来,截至2024年11月已输气超780亿立方米,2025年满负荷运行后年输气量将达380亿立方米,满足1.3亿户家庭用气需求。这些合作项目都是基于双方的经济利益,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根本不是为了支持战争。   还有一点很重要,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不只是能源这一块,在科技、农业、制造业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合作。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到2448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俄罗斯向中国出口的商品除了石油、天然气,还有金属、木材、海鲜和农产品;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汽车、拖拉机、电脑、智能手机、工业和专用设备等。   这些贸易往来都是互利共赢的,既满足了双方的经济需求,也促进了两国的产业发展。比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在俄罗斯市场越来越受欢迎,俄罗斯的农产品也丰富了中国消费者的餐桌。这种多元化的贸易结构,充分说明了中俄贸易是基于市场原则的正常往来,跟俄乌冲突毫无关联。   国际社会对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立场也有广泛的认可。很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赞赏中国劝和促谈的努力,认为中国是推动和平解决争端的重要力量。巴西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罗尼・林斯就说,中国始终相信人类发展进步的大方向不会改变,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坚持将外交理念转化为具体行动,维护国际社会公平正义。   埃及金字塔政治和战略研究中心亚洲事务研究专家艾哈迈德・坎迪勒也非常赞赏中方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公正立场,认为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中东各国关系友好,正为这一动荡地区恢复安全稳定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国际社会的声音,都证明了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是站在和平一边的,而不是像鲁比奥说的那样支持战争。   反观美国自己,在乌克兰危机中的所作所为就很值得玩味。美国一方面持续向乌克兰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加剧了冲突的紧张局势;另一方面,却指责中国正常的贸易往来是支持战争。这种双重标准的做法,实在是让人难以信服。   就像美国前国会众议员图尔西・加巴德说的,拜登政府原本只要保证不接纳乌克兰加入北约,就可以结束危机,阻止冲突爆发,但他们却偏不这样做。美国的这些行为,很难不让人怀疑其在乌克兰危机中的真实动机。   鲁比奥的言论完全是毫无事实依据的抹黑,目的就是想把水搅浑,转移国际社会的注意力。中国在乌克兰危机中始终秉持客观公正立场,积极劝和促谈,推动政治解决,这是有目共睹的。   中俄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是基于市场原则和商业规则,符合世贸组织规则,不针对任何第三方,也未违反国际法。国际社会对中国的立场和行动给予了广泛认可,而美国的指责只会暴露其自身的虚伪和双重标准。我们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相会越来越清晰,国际社会也会更加清楚地认识到谁在真正推动和平,谁在制造对立和冲突。  

0 阅读:64
天天纪闻

天天纪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