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历二年(1042年)冬,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韩琦的宴会上,高朋满座、活色生香。头牌官妓白牡丹突然走向座中一人,勾着他的脖子戏谑道,“刺面小儿,你也喝一杯呀”,那人面有忿色却不敢发作,满座高官见此情景,都哄堂大笑起来。那人强压怒火,狠狠饮尽杯中酒… 狄青出生在汾州西河一个普通人家,家里穷,早年父亲去世,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十六岁时,因为兄长和人打架闹出人命,他挺身而出代兄受过,被官府抓去,脸上刺了黥文,还注销户籍,发配到京师当兵。这刺青本是军中对逃兵的标记,但他没逃,反而投身禁军殿前司拱圣军,后来入选散直班,当上宫廷卫士。宋仁宗宝元元年,西夏李元昊叛乱,朝廷征兵去边境,他被派到延州当指使。那时候宋军老是败仗,士兵胆小怕事,他每次打仗都冲在头里,四年里大小二十五场仗,身上中箭八次。有回在安远打仗,他伤得重,听说敌人又来,硬是爬起来骑马冲上去。 西夏兵见他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吓得叫他狄天使。他还破了金汤城,烧掉西夏部落的粮草,抓了不少人,又修了桥子谷堡垒守要道。这些事让他慢慢升官,到庆历二年,已是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经略招讨副使。尹洙先赏识他,推荐给范仲淹,范仲淹教他读兵书,他从一个纯武夫变成文武全才。范仲淹对他像自家子弟,亲自讲秦汉将帅策略。他在陕西前线十年,军功不少,可史书上就一段话带过,细节少得可怜。皇祐四年,侬智高在广西反,占了好多州,他被调去,率军到宾州,杀掉不听令的将领三十多,夜袭昆仑关,一仗打垮主力,砍头几千,侬智高跑了大理。回朝后,他升枢密副使,后来到枢密使,算是顶峰了。 那次宴会是韩琦办的,狄青作为下属去参加。白牡丹是头牌官妓,她走到狄青跟前,调侃他脸上的刺青,让他喝一杯。狄青当时脸变色,但没发作,全场官员都笑起来。他忍着气,把酒喝光。第二天,他派人把白牡丹抓到军营,当众打了一顿。这事传到韩琦那,韩琦大怒,因为白牡丹是他请的,觉得狄青不给他面子。不久,狄青的旧部焦用来访,离开时被韩琦的人抓了,罪名小,但要杀头。狄青去求情,说焦用有军功,是好男儿。韩琦冷笑,说东华门外唱名状元才是好男儿,焦用算啥。当场砍了焦用脑袋,狄青看着,没说一句话,过了会儿才走。这事成了转折点,从此文官们在他面前爱怎么说就怎么说,中伤不断。他虽升到高位,心情总压抑。嘉祐元年,被贬出京,判陈州事。在陈州,他生病,嘉祐二年三月死,年五十。朝廷追赠中书令,谥武襄。熙宁元年,神宗让人画他的像放宫里,还写祭文祭他家。 历史看狄青,总觉得可惜。他有智略,能保全自己,却逃不掉制度枷锁。民间传说他武曲星下凡,辅佐仁宗,和包拯并称。可现实中,他没那么神,只是实干家。抗西夏时,戴面具冲阵,不是炫技,是实战需要。平侬智高,夜袭关门,斩将三十,士气大振。这些战术,显示他的头脑。韩琦的处理,暴露文人狭隘。韩琦有功劳,防御西夏时出力,可对狄青小气。杀焦用,不光惩戒,是立威。狄青求情无效,从此郁郁。罢职后,陈州任职,没多久死。追赠中书令,谥武襄,算认可。可生前,他没享到应有尊重。宋史说他起行伍,名动夷夏,能畏慎保终始。这评价公道,却没细写军功。可能是文人史官选择性记录,想淡化武将光芒。可老百姓不忘,千年后还敬他。宋代文武别,多数带嫉妒。狄青文武通,下属在韩琦眼不招喜。
1221年,金国名将毕资伦被南宋俘虏,关押在镇江府14年。期间宋军多次劝降,毕资
【40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