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下富翁临终前,担心小妾和他刚生的小儿受大儿欺负,索性写遗嘱把家产全分给了大儿子,只给小妾留了些散碎银子和西边三间偏房和几十亩荒地和一张画,嘱咐她实在过不下去就拿画去找贤官求助; 后来果真如富翁所料,富翁一死,大儿就按遗嘱所说,把小妾和儿子全赶到西边偏房,小妾只能靠做针线活为生,那几十亩荒地的产出还不够请佣工钱; 天寒地冻,小妾带着儿子活不下去了,恰好听说来了个新知县,断案如神,于是带着画去求知县主持公道! 知县一看诉状,心头火起:如果所诉是真,那这大儿,着实太过刻薄无情,我新到任,正要施展本事,让小民见识我的不凡! 他打开卷轴,仔细端详,画面中乃是一个老翁坐像,乌纱白发,画得丰采如生,一只手抱着婴儿,一只手指着地下。除此并无片言只语说明,知县揣摩半晌,不得其解; 连接数日,都不知其所以然,不由得烦闷起来:画面中老者必是故去富翁,小儿当为女子所生,老翁说轴中含藏秘密,他必然不会欺骗遗孀亲儿。若我断不出此案,枉自聪明一世啊! 他看着画轴入迷,没注意丫鬟来换茶,不小心撞在一起,茶水泼在了画上,他忙把画放在日光下晾晒,过了一会,水汽蒸发,竟然慢慢现出一些字形,他心中起疑,仔细看时,原来画下另有一层,字迹被打湿后从底层泛出,他恍然大悟,于是小心翼翼用湿布打湿画纸边缘,慢慢把表层揭了下来; 整幅字的内容是:老夫年过八十,随时离世,担心大儿子性格凶恶,恐不利于小儿,所以把明面上的财产田契全部交由大儿承继,以安其心;唯西边的三间偏房,划归小儿及如夫人,大儿不得染指!至于后山的几十亩荒地,实为障眼之用,不值一提! 又云:偏房的左墙三尺之下埋藏了五千两银子,分为五坛,右墙三尺之下埋藏了五千两银子和一千两黄金,分为六坛,如有贤明的官员主持公道,则小儿应以三百两银子为酬谢!某某老翁亲笔,某年某月某日; 知县眼珠一转,第二天带着衙役来到村里女子所居偏房的晒谷坪,说要当众断案,把大儿及女子及一众家族长辈都传到了现场; 衙役把公案摆好,他一拍惊堂木:兀那善继(大儿姓名),为何虐待小娘及幼弟! 大儿喊冤:小民哪敢,都是依照先父遗嘱办事! 知县:遗嘱在哪? 大儿忙不迭奉上,知县拿过,问女子:遗嘱内容可否属实? 女子道:确然如此! 大儿亦说:绝无异议; 知县:然则偏房范围里的所有物件,都归属小儿,大儿可有异义? 大儿想:这偏房无非就是一些破砖烂瓦,就算有一些陈米碎银,又值得几个钱,不如慷慨一番! 遂大声说:小民没有丝毫异义! 知县又说:然则正房,家中财产和田契及相关物件,全部属于大儿,侧室及小儿不许相争,尔等可有疑义? 女子心中暗暗叫苦,忙说:虽有遗嘱,实在是先夫的权宜之计,奴家实在难服! 知县大声打断她:既有遗嘱,尔等都已认同真迹,当然要遵照执行,你不许抵赖! 大儿赶紧喝彩:知县大人明断! 知县忽然站起身,对着空中作揖:您老人家怎么来了? 只见他嘀嘀咕咕小声说了一大堆话,只是偶尔能听清楚”哦哦,我知道了“”难为您苦心了“”我必遵照您的意旨办案”“哎呀,这怎么好意思呢”“既如此,我恭谨不如从命”“你放心,放心,嗯嗯嗯,您慢走”等等; 过了一会儿,知县对着空中遥遥一拜,这才转过身来,对着众人说:刚才老先生显圣,你们都看见了吧?众人面面相觑,都说没有见着; 知县一听:咦,那刚才那位身形高高脸瘦瘦,颧骨突出,眼睛细长,眉毛长、耳朵大,疏疏的三缕胡须,像银子一样白;穿着暗红锦袍的是谁? 众人都惊呆了,这不就是故去的富翁么,大家都觉得一阵凉意泛起;于是都说:既然老先生对知县大人有所交代,一切但凭大人做主! 知县带着众人来到西墙,对衙役说:刚才老先生说了,西墙下埋着五千两白银,刚已说好全归小儿,大儿不许相争,左右,往下挖三尺! 大儿才不信呢,他犹自嘴硬:如真的挖出,自是全归小弟! 不一刻,挖出五个坛子,每个坛子里明灿灿装满了白银,总计五千两!。 大儿傻眼! 知县又带着众人来到右墙:老先生又说,右墙下埋着五千两白银和一千两黄金,白银亦全归小儿所有,老先生执意要把全部黄金赠予本官作为酬谢,我再三推辞而不得,逝者为大,只好勉强收下,你们刚才都有听到了吧? 众人皆唯唯诺诺,女子早已喜出望外,哪里还去管知县拿多拿少? 衙役不一会儿起出六个坛子,五坛装满银子,一坛装满黄金,大儿眼珠里都快冒出火来,但他哪里敢妄动? 母子二人千恩万谢,执意要拿出一坛银子分给在场四位衙役,他们假意推辞一番,就笑纳了; 知县平白赚了一千两黄金,已经约等同于七-八千两白银了,他不但大发一笔,还赢得了声望和手下的忠心拥护(跟着这个上司有钱赚啊),心中很是高兴,他把画像后面的文字销毁,又把画像重新装裱了一番,还给女子,嘱其世代珍藏相传,女子感激涕零; 大儿心里郁闷狂躁,终日恨天恨地恨老子,偏生母子二人是知县为自己竖立的断案标杆典范,他纵有歹心又岂敢妄为,不久后就郁郁而亡!
洪武二十三年,76岁的韩国公李善长要娶第8房小妾,新娘比自己小了58岁。朱元璋命
【4评论】【8点赞】
凡人
[赞][赞][赞]
Jon
三言二拍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