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世盗名的特朗普,为何不敢公布萝莉岛名单?
> 历史不会原谅掩盖真相的人。
众所周知,特朗普在大选期间,时常以爱泼斯坦案件中的萝莉岛名单作为拉票利器,誓言如果自己赢得选举,必将公开曾到访该岛的相关人员名单。
正是靠着这种煽动力,特朗普才能蛊惑几千万MAGA(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拥趸玩命支持。
然而,特朗普执政半年,始终未兑现这一承诺。
6月5日,马斯克在社交平台X上发文,称特朗普之所以未公开杰弗里·爱泼斯坦案件的相关文件,是因为其中包含了特朗普的名字。
最近一近段时间,马斯克连续发布十多条推文,强烈敦促特朗普尽快公布名单。
唐纳·特朗普、他的妻子梅拉尼娅、杰弗里·爱泼斯坦和吉丝兰·麦克斯韦于2000年2月一起合影。
一、有没有萝莉岛名单?
爱泼斯坦案件,也被称作萝莉岛事件,堪称充满谜团的悬疑剧。
这个被指控涉嫌性贩卖未成年少女献给美国政要的亿万富翁,在美国最严密的监狱里,竟用毛巾把自己勒死在床上。
美国司法部门给出的结论是自杀身亡。
2025年2月4日,美国参议院表决确认庞·邦迪出任美国司法部长。
不久,邦迪在一次听证会上语惊四座:“爱泼斯坦的客户名单已经在我桌上,飞行记录已调取,我们准备公开。”
7月7日,美国司法部和FBI发布联合备忘录,说“没有发现可供公开的新增内容”,并公布了爱泼斯坦死亡的监控录像。录像显示“确实是自杀”,但视频“缺了一分钟”,据说“是午夜系统重启”。
美国司法部长邦迪则解释到:“我当初指的是整个案件资料,不是你们说的‘客户名单’。”
美国主流媒体纷纷刊文指责特朗普政府“消费爱泼斯坦案件谋求选举利益”,根本无意推进司法透明。
7月13日,特朗普亲自为邦迪站台说,邦迪干得很棒,劝MAGA支持者团结一致。
为了转移公众注意力,特朗普甚至还在社交媒体发了一段AI制作的视频,内容是他当面下令逮捕了奥巴马。
这个莫名其妙的操作引起奥巴马的愤慨,公开反击白宫胡言乱语。
显然,特朗普是真的害怕了。
二、特朗普为何害怕?
这位一贯口无遮拦的真小人,竟然被迫要在美国公众面前扮演伪君子的角色,到底是为什么?
关键就是他本人也卷入了萝莉岛丑闻!
他,是爱泼斯坦的好友,又是切割最快的人。
他,控诉他人不道德,却在名单里若隐若现。
他,打着反精英的旗帜,却成了丑闻掩盖者。
他到底是真小人?还是伪君子?
特朗普与爱泼斯坦,实际上有一段讳莫如深的社交史。
美国媒体曾翻出2002年《纽约》杂志对特朗普的采访,其中他对爱泼斯坦赞不绝口:
> “我认识杰弗里15年了。他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喜欢漂亮的女人,就像我一样,很多都是非常年轻的。”
这不是捕风捉影,而是特朗普亲口所说。
在1990年代至2000年代初,特朗普与爱泼斯坦之间的关系,远不止“认识”。根据飞行日志、媒体照片和证人回忆,两人共同出入纽约夜总会,合办佛州私人模特聚会,爱泼斯坦频繁出入海湖庄园,与特朗普共享同一个社交生态圈:性、金钱、模特与“上层资源”。
有媒体披露曾举办过“只有特朗普、爱泼斯坦与20多位模特”的聚会。
到了2007年左右,两人突然“断交”。特朗普表示是因为“爱泼斯坦对员工的女儿不敬”,将其“赶出了海湖庄园”。
表面上是“维护道德”的举措,实则更像是危机感应下的提前切割。从特朗普对朋友和下属的一贯态度来看,所谓“赶人出门”,可能更像一种避嫌而非愤怒。换句话说,他有可能发现爱泼斯坦越玩越疯狂,有可能带来风险。
2019年爱泼斯坦再度被捕后,特朗普面对媒体质问时冷淡回应:
> “我好多年没见过他了。我与他不熟。”
显然,特朗普呈现给公众的,不是一位坚定反对犯罪的政治家,而是一位审时度势、迅速撇清的政治演员。
如果说爱泼斯坦是猎取政客的黑暗教父,特朗普更像是一只身处猎场、却想装作观众的猎物。
三、名单之中,沉默之下!
2021年底,吉丝莲·马克斯韦尔被联邦法院定罪,罪名包括性贩运未成年人与串谋罪。庭审中,多名受害者指证她不仅招募少女,还安排她们登上私人飞机、飞往小圣詹姆斯岛(即“萝莉岛”),为宾客提供“服务”。
经法庭解封的飞行日志中,出现了以下高频名字:
比尔·克林顿:26次搭乘私人飞机
安德鲁王子:被受害者弗吉尼亚指控性侵
比尔·盖茨:与爱泼斯坦交往甚密
德肖维茨:被数名女性指控
特朗普:虽不常见于飞行日志,但多张合照与受害人证词显示其高度涉入。
但为何别人被媒体轮番质询,特朗普却从未被正式调查?甚至连国会听证都未传唤他?
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美国司法体系被政治权力控制,早已不是秘密。
2008年爱泼斯坦第一次被起诉时,时任检察官亚历山大·阿科斯塔通过秘密协议,让他认罪换取轻判,13个月带薪服刑,还每天可以外出工作。
这个协议后来被媒体称为最耻辱的司法交易。
2017年特朗普上台后,这位阿科斯塔被任命为劳工部长!
2019年7月,杰弗里·爱泼斯坦再度因为涉及未成年人性交易而被逮捕。阿科斯塔因对爱泼斯坦当初过于宽大处理面临舆论的巨大压力。2019年7月12日,阿科斯塔宣布辞职。
谁能说这没有政治交易?
第二,特朗普深知如何操控舆论节奏。
2019年爱泼斯坦狱中“被自杀”后,特朗普不是解释和他的关系,而是直接转发推文,暗示“克林顿可能谋杀了爱泼斯坦”,将公众注意力引向政治对手。
反咬一口,以攻为守,一直是特朗普的经典武器。
这是小人作风吗?
当然。
四、权贵联手的遮羞布!
美国公众关心的不只是“特朗普是否是爱泼斯坦的客户”,而是:
> 为什么名单中有他,却没人敢查他?
2025年,特朗普卷土重来,开启第二个总统任期。庞·邦迪作为特朗普的亲信出任美国司法部长。
值得注意的是,邦迪不仅是前佛州司法部长,更是特朗普的长期盟友,2020年她是第一次唐纳德·特朗普弹劾案的辩护律师。
邦迪一上任,就表态“支持继续调查爱泼斯坦网络”,“为受害者争取正义”。然而,她在实际操作中将采取“选择性推进、节奏控制”的策略:
对克林顿、盖茨等民主党政治人物加大调查力度;
对涉及特朗普圈层的文件保持封存状态;
用“国家安全”“证人保护”等名义阻止全面公开。
换言之,邦迪的正义是定向的。
在特朗普和邦迪之间,公众看到的是美国司法系统与政治系统合谋构建的权力屏障。
这不是小人或伪君子的问题,而是一个系统共谋掩盖罪行的民主溃败。
五、真小人与伪君子!
特朗普是小人吗?是。
他为利可弃道,与谁都能结盟,与谁都能反目。
特朗普是伪君子吗?是。
他道貌岸然口口声声反对“精英主义”,本人正是权贵系统的获利者。
最牛的一点在于,特朗普将“小人”与“伪君子”的角色合二为一,并赢得了美国选民的认可。
这正是特朗普的可怕之处。
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性格粗暴的商人总统;但从深层政治逻辑来看,这是系统性操控选民情绪、利用制度漏洞、掩盖权贵犯罪行为的“技术型小人”。
六、正义会来吗?
今天的美国,“萝莉岛名单”仍未全部公开;爱泼斯坦的死亡仍未彻查;受害者的全部声音仍未被听见。
特朗普却大声疾呼:“我要清理沼泽,我要惩罚腐败的精英!”
这不是讽刺,这是现实。
历史总是令人寒心地循环:
最喜欢指控别人的,往往是罪行最深的;
最擅长高呼正义的,往往最害怕真相。
历史,永远不会原谅掩盖真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