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新疆喀什城下,左宗棠面对上万俘虏,毫不犹豫地下令,降者亦杀!一语震动朝野,外界哗然。
有人劝他宽容以归化,他却冷冷一句,我不能拿几十万百姓的命,去赌他们会不会悔改。”这不是冷血,而是乱世中的铁血担当。 在深秋的喀什城外,上万俘虏跪成一片黑压压的潮水。
当风卷起沙砾抽打在湘军斑驳的甲胄上,左宗棠的白须在黄沙中微微颤动。
当降者亦杀的军令炸响戈壁,钢刀斩落的寒光刺破了西域的天空。
朝堂上下哗然一片,骂声如蝗,谁懂这个抬棺西征的老者,正用染血的刀锋为六分之一的中国版图铆下最后一颗铁钉?
左宗棠是晚清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民族英雄,其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收复新疆、推动洋务运动和维护国家主权,但也存在镇压农民起义等争议行为。
不管是收复新疆,还是洋务运动实践,又或者是边疆治理。
这哪一个都是丰功伟绩大功一件,更何况中国和都是左宗棠的贡献。
宁叫天下人都骂他,特也不愿意去拿上万百姓的性命做赌注。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新疆已沦为列强的赌桌。
阿古柏的哲德沙尔汗国盘踞天山南北,沙俄的哥萨克马队强占伊犁河谷,英国间谍在喀什噶尔的集市游荡。
然而更致命的是紫禁城内的动摇,李鸿章奏称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主张弃疆保海,将西征军饷挪作水师经费。
而左宗棠的奏折却像一柄重锤砸向妥协派,我退寸而寇进尺!
他指着地图上蜿蜒的河西走廊,目光穿透纸背,失去新疆,蒙古即成前线,蒙古失守,京师危若累卵。
1875年春天,这个六十三岁的湖南老倌接过钦差大印,在兰州城头竖起誓复疆土的大旗,身后六万湖湘子弟的草鞋踏响了西征之路。
而左宗棠的运兵车格外刺眼,一口黑漆棺材摆在粮车中央,随时准备盛殓他的尸骨。
经过河西走廊时,流民捧着发霉的杂粮塞给士兵,老兵在日记里写道,左帅的棺材比军鼓更催征心。
他的战略像精密齿轮般咬合,用一年半时间在肃州建立兵站网络,德国克虏伯大炮与兰州仿制的后膛枪械堆满仓库,粮道沿途每三十里设转运点,骆驼队驮着湘米陇麦翻越天山。
在1876年夏,刘锦棠率主力突袭乌鲁木齐,德国大炮轰塌城墙时,阿古柏的守军还在啃食马鞍皮具。
当北疆平定后左宗棠方挥师南下,对盘踞吐鲁番的阿古柏主力形成钳形攻势。
清军在达坂城释放两千被掳民众,发放路费粮种。
当托克逊的维族首领献城归顺时,左宗棠严令,敢掠一羊者斩!各族民众牵驴引路的身影,开始出现在清军阵前。
直到1877年深秋的喀什城破,成为引爆朝野的导火索。
阿古柏暴毙后,其子伯克·胡里带着残部跪降,降书中甚至夹着《古兰经》的碎片以示虔诚。
副将刘锦棠提议收编降兵,左宗棠却盯着军报上血淋淋的记录,去年收编的降兵在河西屠了三个村庄,灶台上还留着半碗没吃完的臊子面。
更致命的证据从俘虏营搜出,十二名沙俄间谍怀揣伊犁防务图,正策划开春暴动。
左宗棠的翡翠鼻烟壶摔碎在帅案上,碎玉混着烟末溅成苍凉的斑点。
正月十六,八百多名手上沾血的头目被押到疏勒河畔,刀光落处惊飞寒鸦。
当京城御史的弹劾奏章雪片般飞来时,左宗棠在河滩立碑,挥毫刻下以杀止杀。
然而杀戮只是序章,左宗棠真正的棋局在战后铺开。
当楚军卸甲后变成垦荒队,在戈壁滩开凿出十二条水渠,二十六万株左公柳沿三千里驿道绵延成绿长城。
士兵教维吾尔族人种植江南桑苗,哈密瓜田里混种着湖广稻种。
1884年新疆建省的奏疏,凝结着最深沉的政治智慧。
当首任巡抚刘锦棠在乌鲁木齐开设学塾、铸造乾隆通宝式样的新钱币时,左宗棠已病逝福州。
但他设计的省府州县制如同钢钉,将这片16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牢牢铆进中国版图。
王震将军1949年进疆时,抚摸着合抱粗的左公柳感叹,若当年未收新疆,大好河山恐难想象。
回望喀什城下的抉择,那八百颗头颅换来了新疆三十年的太平岁月。
英国学者包罗杰在《阿古柏伯克传》中写下,这是亚洲近五十年最伟大的军事奇迹。
而疏勒河畔的以杀止杀碑,至今仍在风沙中诉说一个残酷真理,仁慈需要铁血护航,和平必经烈火淬炼。
左宗棠的钢刀与柳枝,划出了中国近代史最悲壮的生存逻辑,当文明遭遇豺狼,唯有以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
今天我们在天山脚下采摘葡萄时,当记得每一颗甘甜背后,都曾有一颗流星般的铁钉划过黑暗,将这片土地钉在祖国的晨曦之中。
为了更长久的和平,有时候,以杀止杀也无不妥!
这份沉重而艰难的选择,最终守护住了我们脚下这片辽阔的西北疆土。
子游668998
左公千古,百世流芳
阳的空间
左公英明务实
一轮明月 回复 07-24 00:20
只要把它们杀怕了才不会动歪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