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7年深秋,左宗棠盯着城下黑压压的俘虏,突然拔出佩刀往地上一插:“降者亦杀

小博大史 2025-07-16 10:39:29

1877 年深秋,左宗棠盯着城下黑压压的俘虏,突然拔出佩刀往地上一插:“降者亦杀!” 这六个字,让在场的湘军将士都打了个寒颤 —— 谁都知道,自古杀降不祥,可左公今天铁了心要破这个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那年,左宗棠站在肃州城头,花白的胡须被风吹得乱,那双锐利的眼睛死死盯着城下跪倒一片的回军俘虏。

这些刚刚经历血战的败兵衣衫褴褛,有些还在渗血的伤口把黄土染成暗红色,老将军突然拔出佩刀往地上一插,刀尖入土三寸,刀柄还在嗡嗡震颤:"降者亦杀!"

站在旁边的刘锦棠手一抖,差点没握住马鞭,年轻的将领太清楚这四个字的分量,湘军西征以来,左帅向来主张"剿抚并用",怎么今天突然要破这个例?

城下的俘虏听后,骚动像涟漪般在人群中扩散,有人开始用回语哭喊,还有人把额头在黄土上磕得砰砰响。

左宗棠的副将凑过来小声提醒:"大帅,白彦虎残部还在逃窜,若是杀降的消息传出去......"

老将军猛地转身:"正是要给白彦虎看!"他指着远处祁连山的雪线,"从陕西到新疆,这些叛匪降而复叛多少次了?去年董志塬的教训还不够吗?"话音未落,城下突然爆发出尖叫,最前排的俘虏已经被湘军的刀矛捅穿。

但真正促使他下决心的,是十天前阵亡的提督徐占彪,这位跟着左宗棠从陕甘打到新疆的老部下,就死在受降时突然暴起的回军刀下。

肃州城外的这场杀戮持续到日头偏西,当天仅北门外就斩首一千七百余级,收尸时发现不少俘虏至死都保持着双手反绑的姿势,后颈的刀口整齐得像用墨线量过,这是湘军处决俘虏的标准手法。

消息传到兰州时,布政使衙门里的蜡烛烧了整夜,官员们争论该在奏折里写"歼"还是"诛",最后用了更含蓄的"勘定"。

左宗棠当晚在日记里只写了十二个字:"非好杀也,实不得已而为之。"但他不知道的是,千里之外的北京,御史们已经在准备弹劾他"擅杀降众"的折子。

更讽刺的是,被他视作心腹大患的白彦虎,其实早带着精锐逃到了俄国境内。

这种杀降行为在冷兵器时代并不罕见,湘军悍将鲍超在镇压捻军时,就曾把两千降卒骗进山谷用火器歼灭。

但放在左宗棠身上显得格外矛盾,这个在杭州赈灾时亲自给难民施粥的儒将,这个给新疆建设带去坎儿井和桑蚕的能臣,偏偏在1877年的秋天选择了最残酷的选项。

或许正如他在给儿子的家书里写的:"西北用兵与东南异,非雷霆手段难显菩萨心肠。"这句话后来被刻在兰州左公祠的廊柱上,只是参观者很少注意到,

信息来源:《左宗棠全集》中华书局、《平定关陇纪略》清光绪官修史书、央视《国家记忆》栏目2021年5月12日播出的《左宗棠收复新疆》

0 阅读:191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01

用户10xxx01

3
2025-07-16 16:47

左公千古!

左派

左派

2
2025-07-16 16:37

邪教恶徒杀人如麻,这叫报应,切不可手软!

紫陌红尘看桃花

紫陌红尘看桃花

1
2025-07-16 18:37

反复无常,不杀留着横跳?!

猜你喜欢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