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明白我国GDP是美国70%,人口是他的四倍,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国那么旺盛了,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不算买房,能买车已经算是物质消费到顶了。 先看钱袋子鼓不鼓,2025年上半年,咱们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21840元,同比名义增长5.3%,可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才5.4%。这钱看着是在涨,但架不住人多啊,平均下来每个人能自由支配的钱并不多。 再看看美国,人家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DP的比例高达84.9%,而咱们只有60.8%。这意味着美国老百姓能拿到手的钱更多,自然更敢花钱。 再说社会保障这块儿,美国的社保支出占GDP的比例在10%-20%之间,而咱们社保支出仅占GDP的3.1%,加上医疗方面的开支也才4.8%。这就导致咱们老百姓心里不踏实,不敢随便花钱。 生个病、孩子上个学,都得自己掏腰包,谁还敢大手大脚地消费啊?只能把钱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房贷压力也是个大问题,央行调查显示,城镇居民家庭户均总资产318万元,可住房占比近七成,房贷占家庭总负债的75.9%。 很多家庭为了买房,背上了几十年的房贷,每个月的工资一大半都得还房贷,剩下的钱连日常开销都紧巴巴的,哪儿还有闲钱去消费啊?尤其是中青年群体,正是消费的主力军,却被房贷压得喘不过气来。 消费信贷方面,咱们和美国也没法比。美国的信贷市场发达,分期付款、信用卡普及,老百姓可以提前享受消费。可咱们呢,消费信贷参与率低,尤其是普惠型消费贷渗透率低。 西南财经大学的报告显示,2019年我国消费信贷参与率只有13.7%,不到美国的四分之一。很多人想买个大件儿,却因为贷不到款而放弃。 产业结构也影响着消费,美国经济以服务业为主导,占GDP的81.5%,而咱们制造业占比还比较高,2023年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26.2%。 制造业虽然能创造就业,但工资水平相对较低,而且很多岗位不稳定。服务业就不一样了,能提供更多高收入、稳定的就业机会,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钱去消费。 文化因素也不能忽视,咱们受儒家文化影响,讲究节俭,习惯把钱存起来。而美国文化更倾向于即时消费和享受,今天花明天的钱是常事儿。这种文化差异导致咱们老百姓更愿意储蓄,而不是消费。 还有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消费能力强,可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就差远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7月份县乡消费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38.9%,虽然在提高,但和城镇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就拉低了整体的内需水平。 不过,咱们也在不断努力改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振消费,比如促进以旧换新、发展服务消费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策的落实,相信咱们的内需会逐渐旺盛起来。但这是个长期的过程,得一步一步来。 总的来说,内需不足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想让内需真正旺盛起来,还得从提高居民收入、完善社会保障、优化产业结构、转变消费观念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才能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消费意愿强起来。
终于明白我国GDP是美国70%,人口是他的四倍,为什么我们的内需没有美国那么旺盛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07-17 12:00:08
0
阅读:49
大盘计算所所长
哪有那么高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最多三分之二。
彩云飘飘
老美是超级大国,我们是发展中国家,这个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