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铁军一语惊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西方那条老路呢?把农村都赶进城,在城市搞低收

渺远的云娱乐说 2025-07-17 12:00:03

温铁军一语惊人:“我们为什么一定要走西方那条老路呢?把农村都赶进城,在城市搞低收入群体的居民社区”。 温铁军这话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您想想,西方那套城市化是咋走的? 当年工业革命一闹,工厂全扎堆城市,农民全被赶到城里当工人,住的是鸽子笼一样的贫民窟,污水横流、犯罪横行,这就是所谓的“现代化”? 温铁军琢磨的是,中国有自己的国情,为啥非得跟着人家屁股后头走弯路呢? 咱国家这些年城镇化速度太快了,2023年城镇化率都到66.2%了,可背后藏着多少问题啊。就说农民工吧,2022年全国有2.9亿农民工,在城里打工十几年,能真正落户的不到一半。 他们住的是城中村的地下室,孩子上学得交借读费,生病了不敢去大医院。这和西方贫民窟有啥区别? 更要命的是,农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2021年数据显示,全国有近1.2亿亩耕地撂荒,很多村子就剩老人和孩子,年轻人全跑城里了。要是都像西方那样把农村掏空,以后粮食安全谁来保障? 温铁军为啥老提“城乡融合”呢?您看陕西袁家村,一个300多人的小村子,靠发展民俗旅游,吸引了3000多家商户,解决了1万多人就业,城里游客来了都不想走。 浙江安吉余村更绝,1800多村民,光上海来的新村民就有3000多人,租农民的老房子搞民宿,一投资就是4个亿。这就是“逆城镇化”的力量——城里人往农村跑,农村人也不用挤破头进城。 2023年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专门发文,鼓励人才、资金、技术下乡,这就是政策在撑腰啊。 有人说了,农村条件那么差,不进城咋活?您可别小瞧农村的潜力。就说成都战旗村,人家把集体土地打包出租,搞“乡村十八坊”“妈妈农庄”,一年光租金就收了几千万。村集体有钱了,修水泥路、建污水处理厂,不比城里差。 更关键的是,农民不用背井离乡,在家门口就能上班。2022年全国农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50万元的村有5.2万个,这些村的农民人均收入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0%。 温铁军担心的是,硬把农民赶进城,最后只会制造新的贫困。您看巴西库里蒂巴,当年盲目扩张,结果贫民窟遍地,后来花了几十年才通过公交系统改造和社区菜园项目慢慢缓解。咱中国要是走这条路,代价可太大了。 2018年中央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就明确说了,要“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说白了就是城里人能下乡,乡下人也能进城,但得有尊严地进,有保障地留。 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试点“三权分置”,就是把宅基地的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开。崇州五星村把闲置农房租给城里人,一宗就能收几十万,农民每年还有分红。 浙江安吉更绝,直接给农房使用权发证书,让城里人能安心投资。这些创新就是在打破城乡壁垒,让农村的资源活起来。2023年全国农村产权交易市场交易额突破1.2万亿元,这就是市场在给农村投票。 说到底,温铁军反对的不是城镇化,而是“单向度”的城镇化。就像他在西峡县调研时说的,农村不是只能种地,还能搞生态旅游、康养产业,甚至数字经济。 2021年西峡县搞“全域旅游”,把山水林田湖草打包开发,光旅游收入就占GDP的25%。这就是“两山理论”的实践——绿水青山真能变成金山银山。 有人可能觉得,农村人进城是历史趋势,挡不住。可您看看日本,城镇化率超过90%了,照样有“造村运动”,把农村打造成城里人向往的地方。咱中国有9亿农民,55万个行政村,要是都能像袁家村、余村那样搞活,那得释放多大的内需? 2022年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6万元,要是能提升到城镇居民的70%,就能多创造4万亿的消费市场。这才是真正的“压舱石”。 所以温铁军这话,说白了就是提醒咱们:别被西方那套理论框死了。中国的现代化,得让农民有选择权——想进城的能体面生活,想留乡的能安居乐业。

0 阅读:38
渺远的云娱乐说

渺远的云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