俊明说评:多家酒店举报携程私自调价
这几天,携程利用自身平台“调价助手”这一工具恶心商家这事,风波愈演愈烈。
何谓“调价助手”?简单来说就是:携程为保持商家在携程上的价格优势而采取的自动化跟价工具。比如,同一家酒店,在美团上350元一晚,在携程上380元一晚,携程一旦发现商家在自家平台定价高于其他平台,就会自动调整该商家在携程平台上的价格。不经商家允许,直接在后台修改。
最离谱的是,有些商家的部分房型在携程的作恶操作下,低于成本价售出。
根据交银国际的数据,2024年携程(含去哪儿)占据中国在线旅游市场56%的份额。在中高端酒店等细分领域,携程的市场份额占比更大。
倚仗市场份额高,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所以携程利用平台强势话语权,剥夺商家定价权。除了“调价助手”,携程的“强制绑定”机制也让诸多商家有苦难言。根据相关媒体报道以及多位商家反映,携程将 “调价助手” 与平台挂牌资格深度捆绑,只要入驻便自动开通,该工具的退出流程则形同虚设,即使要求关闭时,携程客服常以“系统默认”“无法单独关闭”等理由推脱。
同时,也有商家称,携程与他们签订的合同往往包含严格的“独家合作”或“最低价保证”条款,若商家在其他平台提供更低价格,携程有权罚款或降低其搜索排名。
一边是商家失血,另一边是平台满血。
根据之前携程集团公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公司当季净营业收入达13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环比增长9%;净利润为43亿元,环比暴增95%,毛利率维持在81%的高位,远超国内一众互联网大厂。
现在,携程这份亮眼的财报,或许在这些饱受其“调价助手”之苦的商家眼中,格外刺眼。平台的“满血”状态,很大程度上正是建立在对商家定价权的系统性剥夺和利润空间的极限挤压之上。
当商家们承受不住极致内卷与极致压榨时,愤怒正从私下抱怨升级为集体公开行动——这就是我们这段时间看到的携程乱象。越来越多的酒店业主和运营商开始联合发声,控诉携程利用市场支配地位实施的“霸权条款”。商家沦为平台算法驱动下的价格“肉盾”,被迫卷入无休止的价格战,甚至以亏损为代价,只为维持携程平台那至关重要的曝光位。而携程,则坐收渔利,享受着畸高的毛利率。
最后,想说的是:携程获得了远高于行业的利润率,这利润率如果不是建立在公平公正以及良心的商业模式下,那它不应该为此自豪。要知道,你高额利润的背后,是无数酒店经营者日益艰难的处境以及对平台规则深深的无力感。
携程如果不回头,想要一意孤行走到底,非常适合《反垄断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