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中国夫妇收养了一名4岁的日本弃婴,顶着辱骂,将其抚养长大。40年后弃婴回到日本,没想到他从此杳无音讯,当中国养母脑出血瘫痪时,不停的惦念日本儿子,可日本儿子却依旧拒绝探望。 1945年,抗日战争刚结束,日本侵略者撤离中国时,留下了不少孤儿。这些孩子被称为日本遗孤,大多是日军或日本移民遗弃的。据统计,至少有4000多名这样的孩子被中国家庭收养。故事的主人公野板详三就是其中之一。那年秋天,哈尔滨街头,一个日本男人把三岁的野板详三交给了一对年轻夫妇——李秀英和她的丈夫。这个小男孩当时病得很重,肚子胀得像个球,手脚还烂了。李秀英没犹豫,抱回了家,用自己的方式一点点把他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李秀英夫妇那时候日子过得并不宽裕。新婚不久的他们靠卖菜为生,家里连多余的被子都没有。可为了这个日本孩子,他们硬是咬牙坚持。孩子刚来的时候,穿着一身小号的日式军装,靴子都磨破了。李秀英怕他被认出来受欺负,赶紧把衣服烧了,还给他起了个中国名字,跟着丈夫姓。可这孩子的日语口音藏不住,街坊邻里很快就知道了。大家都不理解,骂他们是汉奸,说他们养了个小日本鬼子。那时候,哈尔滨刚从日军占领中解放出来,谁家没点仇恨?李秀英却不管这些,她只想着让这个孩子活下去。 养育野板详三的路不好走。邻居看不惯,有时候故意找茬,先骂孩子,再指着李秀英鼻子说她没良心。1948年冬天,怀孕七个多月的李秀英被邻居推搡了一顿,结果孩子没了,她也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这件事对她打击很大,可她没怪过野板详三。她总说,这孩子是她捡来的命,养他就是她的责任。 后来,日子稍微好过一点,李秀英带着丈夫和野板详三回了山东老家。可刚到村口,哥哥就炸了。他们的父亲当年被日军活活钉死在墙上,村里被屠杀的亲人也不少。哥哥见她带着个日本养子,气得把她赶出门。从那以后,李秀英再也没回过山东。她和丈夫带着野板详三辗转到了宁夏,只想给这孩子一个安稳的家。 野板详三慢慢长大了。李秀英倾尽所有,供他读书。可他在小学三年级时,死活不肯再去学校。同学们笑他听不懂老师点名,他觉得自己格格不入。李秀英没办法,只能让他早早出来干活。到了1960年代,野板详三在内蒙古找了份工作,先是烧锅炉,后来学会了开车,还自学当上了质检员。李秀英逢人就夸,说这小子脑子灵,没读多少书也能干得漂亮。那时候,野板详三也结婚了,李秀英拿出家里仅有的积蓄给他操办婚事。改革开放后,他偶尔回宁夏看望李秀英,带着媳妇和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李秀英觉得,这辈子值了。 中日邦交正常化后,日本政府开始接回遗孤。1992年春节,野板详三回来找李秀英,说想回日本寻根。她心里舍不得,可还是支持他。她和女儿陪着他去了哈尔滨,找老邻居证明他的身份。那时候,野板详三胳膊上的牛痘印成了关键证据——那是中国孩子很少有的疫苗痕迹。材料齐全后,1993年夏天,野板详三带着全家14口回了日本。走之前,他拍着胸脯说,绝不会忘了养母的大恩。 可这一走,就没了音讯。李秀英起初还安慰自己,可能是他忙着安顿。可一年又一年,连个电话都没有。2001年,李秀英病了,脑出血后瘫在床上。她老惦念着野板详三,想见他一面,可他没回来。野板详三的大女儿倒是一直跟李秀英的女儿有联系,所以他不可能不知道养母的情况。可他就是不吭声。李秀英想不通,自己拼了命养大的孩子,怎么就变成了这样。 2015年,93岁的李秀英去世了。临终前,她还在念叨日本儿子。可野板详三始终没出现。有人说,他回日本后可能融入了新生活,把过去抛下了。也有人猜,他怕面对李秀英,怕想起那段艰难岁月。不管啥原因,他没回来是不争的事实。 日本遗孤里,不是所有人都像野板详三这样。不少人回日本后,还惦记着中国养父母。有的在日本鹿儿岛建了块碑,上面写着感谢中国养父母的话。那碑两米多高,正面刻着“中国人养父母感谢之碑”,说的是对中国家庭的感激和对和平的祈盼。可惜,立碑的时候,像李秀英这样的养父母大多已经不在了。 这个故事听着让人心里不是滋味。李秀英用半辈子扛住了骂名和苦难,换来的却是野板详三的冷漠。有人可能会说,他有自己的难处,毕竟国籍身份摆在那儿。可养育之恩就这么容易忘吗?李秀英到死都没怪他,可她心里的遗憾,谁能替她填上?
南京大屠杀时,日本人奸污妇女到什么程度?一位伙夫说出了实情,惨绝人寰……193
【16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