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杨振宁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时,夫人杜致礼陪他前往瑞典颁奖。杜致礼身着白色旗袍,身材玲珑有致,面容秀丽,眉宇间散发着智慧,这样的杜致礼,轻而易举的成为了全场最大的焦点,正是因为她的出现也让世人对东方美有了新的定义。 1957年那场诺贝尔颁奖礼,杜致礼穿的那身白色旗袍,真的是把中国味儿带到了瑞典。那时候的她,才30岁出头,身材好得没话说,脸蛋秀气,眉眼间全是聪明劲儿。人家都说她往那儿一站,整个会场都亮了,连杨振宁的风头都被她盖过去了。可她到底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咱们得从头说起。 杜致礼1927年12月29日生在陕西米脂县,家里条件不一般。爹是杜聿明,抗日战争里赫赫有名的国民党将领;妈是曹秀清,当地有名的才女,长得漂亮又有文化。这样的家庭,杜致礼从小就没少受熏陶。她小时候琴棋书画样样学,文学音乐也特别感兴趣,家里条件好,教育也没落下。这底子打得好,后来她身上的那种气质,真不是随便哪个人都能有的。 1944年,她上了昆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中,认识了数学老师杨振宁。那会儿杨振宁刚硕士毕业,还没去美国,两人就是师生关系,没啥特别的交集。不过这缘分埋下了种子。1946年,她考进北京辅仁大学读中文系,特别喜欢中国文学。可惜家里后来经济不行了,她没读完就辍学了。 1947年,宋美龄推荐她去美国留学,她先上了卫斯理学院学英国文学,后来因为家里没钱,父亲又在淮海战役被俘,她转到学费便宜的纽约圣文森学院。为了念完书,她一边打工一边学,硬是靠自己撑了下来。这份韧劲,真挺让人佩服的。 再说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生在安徽合肥。爹是数学家杨武之,妈是罗孟华,家里也挺有文化。他从小就聪明,1938年考进西南联大物理系,1942年拿了学士学位,又读了硕士。1944年,他在西南联大附中教书,杜致礼就是他学生之一。那时候两人没啥故事,但这巧合挺有意思。 1945年,他公费去了美国芝加哥大学读博士,后来又去普林斯顿做博士后,学术上越来越牛。1949年圣诞节,他在普林斯顿一家中餐馆碰上了杜致礼。她主动打招呼,两人聊开了,发现彼此都挺有才华,慢慢就走到了一起。1950年8月26日,他们在普林斯顿结了婚,开始了50多年的夫妻生活。 1957年,杨振宁35岁,和李政道一块儿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靠的是弱相互作用宇称不守恒理论。这可是华人科学家头一回拿这奖,意义大了去了。12月10日,颁奖礼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办得热热闹闹,全球科学界都盯着。杜致礼陪着杨振宁去了,她穿的那身白色旗袍,真把人看愣了。旗袍剪裁贴身,显出她身材好,高领加上刺绣,既传统又有范儿。她头发盘得整整齐齐,脸上气质又清秀又沉稳,走路那叫一个稳当。别的女宾都穿西式礼服,她这东方味儿一出来,太抢眼了。 颁奖的时候,杨振宁从瑞典国王手里接奖章,杜致礼站在边上,笑得特别骄傲。她不光是陪衬,那气场真能镇住场子。晚宴上,国王亲自挽她入场,她用流利的英语聊得头头是道,文化底子厚得让人服气。后来舞会上,她和杨振宁跳华尔兹,旗袍裙摆一晃一晃的,像朵白莲花似的。西方人那会儿哪见过这阵仗,东方美在她身上活生生展现出来,审美都被她刷新了。 颁奖礼之后,他们回美国继续生活。1966年,杨振宁去了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书,杜致礼也跟着搬过去,在那儿教中文,把中国文化传出去。他们有三个孩子:1951年的长子杨光诺,做计算机工程师;1958年的次子杨光宇,是化学家;1961年的女儿杨又礼,当医生。杜致礼管家带娃,忙得团团转,还老给杨振宁 帮他稳住后方,杨振宁才能专心搞研究。 19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了,他们开始常回国。1972年,周总理接见他们,杜致礼靠着亲和力和文化修养,帮了不少忙。1973年,她回西安探亲,看了兵马俑,还受了省政协的欢迎。这些回国的事儿,不光是私人感情,也让中国物理学跟国际接了轨。杜致礼每次出场,优雅又有内涵,特别圈粉。 晚年她身体不太好,先查出软组织肿瘤,后来又有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可她一直挺乐观。2003年1月,杨振宁给她办了75岁生日会,亲朋好友都来了。可惜10月19日,她还是在石溪去世了,75岁。杨振宁特别难受,说她是他一辈子最重要的伴侣。2003年他搬回北京,住清华的房子,继续教书研究。2004年,他82岁跟28岁的翁帆结婚,岁数差太大,外面议论不少。但他一直说,杜致礼那53年的陪伴,是他最珍贵的财富。 杜致礼这辈子,真挺传奇的。1957年那次颁奖礼,她用白色旗袍和自己的智慧,让全世界记住了一个中国女人的美。她不光是杨振宁的夫人,更是用自己的方式,把东方美推到了世界面前。她走了,可这影响还在。你说,她这故事是不是挺值得咱们中国人骄傲的?
1969年,粟裕给老部下许世友打了个电话,说“老母亲在南京生活困难,请关照一下”
【4评论】【1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