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夏,李政道被自己的老师费米突然问到: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不假思索脱口而道:我从书上看过,标准答案是大概1000万度。谁知,费米听完却摇摇头,批评李政道:你这样是不行的。 李政道1926年出生在上海,家里条件不错,爹妈都是知识分子,特别重视教育。小时候,他没少翻家里的书,啥自然科学、人文历史都看,脑子早早就被这些东西塞满了。到了中学,上海东吴大学附属中学念了没多久,抗日战争就爆发了,学业直接被打断,连高中都没毕业。不过,这家伙硬是靠自学啃下了牛顿定律,还对物理学着了迷。1943年,他凭自学考上浙江大学,先学化学工程,后来被物理系的束星北和王淦昌两位老师看中,转了过去。 1944年,战乱让浙江大学停课,李政道辗转到了昆明,进了西南联合大学。这地方虽然破,但学术氛围浓得化不开。他找到物理学家吴大猷,软磨硬泡进了门,跟着吴老师学得那叫一个起劲。吴大猷看他天赋高,又肯下苦功夫,干脆把他推荐到美国深造。1946年,李政道揣着中国政府的奖学金到了芝加哥大学,直接拜在费米门下。那时候,他连本科学位都没有,可费米一眼就看出这小伙子不简单。 费米是谁?意大利裔美国物理学家,1938年拿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因为他搞出了第一个核反应堆,还在原子弹研究里出了大力气。这人理论和实验两手抓,脑子快得吓人。李政道能当他的学生,可不是随便来的运气。1946年夏天的这天,费米突然问他太阳中心的温度,李政道想都没想就说1000万度。他觉得自己答得挺靠谱,毕竟书上就是这么写的。可费米不买账,直接批评他:“你这样是不行的。” 为啥不行?其实,太阳中心的温度现在科学界公认是1500万摄氏度左右,但1946年那会儿,数据没这么精确,1000万度可能是课本上的常见估计。李政道答案本身没啥大问题,可费米看重的不是数字对不对,而是这小伙子咋得出这个数的。他想要李政道别光背书,而是自己动手算一遍,从物理原理推出来。费米觉得,科学家不能当复读机,得有自己的思考。 这事儿对李政道打击不小,但也点醒了他。接下来,费米没让他干坐着,而是带着他一步步推导。他教李政道从恒星内部的压力平衡入手,结合能量传输的规律,自己算出太阳中心的温度。费米还特意做了个大号滑尺,上面刻满公式和常数,让李政道用这玩意儿一步步验证。最终,李政道算出来的结果跟书上差不多,但他这次是真明白了整个过程。这不光是学会算个数,更是学会了怎么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这经历对李政道影响有多大?看看他后来干的事儿就知道了。1950年,他在费米指导下拿了博士学位,研究的是白矮星里的氢含量。之后,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混得风生水起。1953年,他才27岁,就当上了哥伦比亚大学的助理教授。到了1957年,他跟杨振宁搞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直接把诺贝尔物理学奖收入囊中,那年他才31岁!这理论有多牛?简单说,它推翻了物理学界几十年的老观念,证明了弱相互作用里左右不对称。这脑洞,没点独立思考的功夫可玩不转。 再说说太阳中心的温度咋测出来的。其实,科学家没法直接把温度计捅进太阳,只能靠理论推算。他们研究恒星内部的气体压力、密度和核聚变反应,再用数学模型一步步算。20世纪初,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就提出,太阳靠氢聚变成氦释放能量,中心温度得高到几千万度。后来,观测数据和计算越来越精确,才定在1500万度左右。1946年那会儿,李政道说的1000万度不算离谱,但费米就是要他别满足于“差不多”,而是追求“为什么”。 李政道后来的路也没白走。他不光自己牛,还惦记着祖国。1974年,他回国跟周恩来提了个建议,说培养科学家得跟培养运动员似的,从小抓起。这话一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开了少年班,好多天才从那儿冒了出来。1979年,他又搞了个CUSPEA项目,帮900多个中国学生去美国读物理博士。1980年代,他还推了一把,让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成立,给了中国基础研究一个大靠山。1998年,他拿自己的钱设了“君政基金”,资助大学生搞科研,4000多人拿过这笔钱。
1946年夏,李政道被自己的老师费米突然问到:太阳中心的温度是多少?李政道不假思
司马槑谈过去
2025-07-02 01:16: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