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战略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中国继续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俄罗斯可能要“重新考虑方向”,这不就是变相在说“中国不够意思”吗? 俄乌冲突打了三年多,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越来越严,金融上,俄罗斯被踢出SWIFT系统,交易变得艰难。 技术上,芯片等物资被卡,军工生产下滑了四成。 2022年,俄罗斯经济萎缩2.1%,油气收入掉了近四成,俄罗斯处境艰难,特别希望中国能站出来帮它说话。 中国选择中立,既不帮俄罗斯,也不支持西方。 在联合国投票时,中国经常选择弃权,这种立场让俄罗斯觉得有点凉,像是被晾在一边。 中国的中立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中国一直坚持和平外交,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乌克兰在农业和科技上跟中国合作不少,如果中国偏向俄罗斯,可能会影响跟乌克兰的关系。 更关键的是,中国不想被卷入冲突,影响自身发展。 中国的中立不是袖手旁观,而是为了不让局势恶化,中国不向冲突地区提供武器,避免加剧矛盾。 中国还提出了和平方案,呼吁停火和人道主义援助,这些行动体现中国对全球稳定的责任感。 俄罗斯专家的“转向”说法,更多是情绪上的发泄,制裁让俄罗斯经济受重创,西方市场基本关闭。 印度对购买俄罗斯能源犹豫不决,非洲和拉美合作有限。 中国是俄罗斯最大的贸易伙伴,2025年贸易额超2448亿美元,俄罗斯的原油和天然气主要卖到中国。 双方还签了能源合作协议,俄罗斯开放远东矿产开发,没有中国,俄罗斯在国际上会更孤立。 历史上,中俄关系有过不少波折,沙俄时期,俄罗斯占过中国领土。 苏联时期,还策划过外蒙古脱离中国,现在中国发展快,俄罗斯有些不安,担心地位被取代。 中俄关系靠的是平等互利,不是政治上的绑定。 中国通过经济合作帮俄罗斯缓解压力,2023年,中俄贸易额超过2000亿美元。 俄罗斯三分之一的油气都出口到中国,中国在政治上保持中立,经济上提供务实支持。 俄罗斯专家的言论反映了俄罗斯国内的焦虑情绪。 中国用冷静的态度回应,合作要建立在相互尊重上。 1958年,苏联曾撤回专家威胁中国,结果关系破裂,现在俄罗斯如果走老路,后果可能更严重。 中国的中立是为了自身利益和全球和平,中俄合作的未来要看双方能不能继续平等互利,和平是解决冲突的唯一办法。
不能接受俄罗斯战败,是何意思?大家要注意这个语境是中国对北约和欧盟国家说的,是要
【400评论】【4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