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总统称呼中国位超级强国后,法国《世界报》再度给中国起名:亚洲巨头。它表示法国工业体系脆弱,这位巨头已经收购三家法国在化工、汽车和能源领域的大型公司,中国已经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并开始发起新的攻势。 来自中国的万润集团,正式接管了法国本土唯一一家能够制造氢燃料公交车的企业Safra。 这家公司被看作是法国实现绿色交通转型梦想的一面旗帜,握有关键的未来技术。 但在被收购之前,Safra自身正饱受财务问题的困扰,一度走到了破产的边缘。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法国汽车工业的心脏地带也感受到了强烈的震动。 总部位于上海的电路板制造商东山精密,完成了对法国汽车零部件供应商GMD集团的收购。 GMD在法国本土拥有大约十五家工厂,是欧洲汽车产业链上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这次收购意味着,中国企业不再仅仅是市场的参与者,而是直接掌握了上游供应链的核心环节。 攻势的第三个方向,指向了工业制造的基石,也就是化工领域。 中国化工巨头万华集团,成功拿下了法国化工企业Vencorex的特种异氰酸酯业务。 这个工厂生产的材料,是制造高档汽车涂料和粘合剂等产品的关键,属于高附加值产业。 在短短两个月内,从未来能源到核心制造再到上游原料,三个关键领域都出现了中国买家的身影。 不过,这波密集的收购浪潮,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早已织就的一张大网之上。 事实上,目前在法国境内运营的中国企业子公司数量已经接近九百家。 这些公司为法国社会提供了超过五万个就业岗位。 很多法国人熟悉的品牌,比如地中海俱乐部度假村和奢侈品牌浪凡,其背后的所有者就是中国的复星集团。 在酒店行业,中国的锦江国际也深度投资了雅高和卢浮等法国酒店集团。 甚至在科技和金融领域,从清华紫光到中国银行,中国资本的身影也日益活跃。 这个庞大的商业网络,为近期更具战略性的收购行动铺平了道路。 面对这种资本的持续涌入,法国政府方面并非没有准备,官方手中握有一份“敏感行业清单”,作为一道经济上的防御工事。 这份清单覆盖了国防、核能、电信、公共卫生以及关键原材料等核心部门。 按照规定,任何非欧盟国家的投资者想要收购这些领域的法国公司,都必须事先获得法国经济部的批准。 然而这套理论上严密的审查机制,在现实的经济压力面前却显得有些无力。 无论是Safra还是GMD,它们在被中国企业接手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经营困难。 在它们最需要资金支持的时候,却很难从法国国内或欧洲其他地方找到愿意伸出援手的买家。 因此,对于这些濒临绝境的企业来说,来自中国的收购要约,往往不是一个商业选项,而是唯一的生存机会。 而且从投资总金额来看,中国在法国外资来源国中仅仅排在第八位,远在美国和英国之后。 这说明,至少在存量上,中国资本并非法国外资的绝对主导,所以,法国对待中国企业也没必要这么警惕,没必要扣帽子。
在法国总统称呼中国位超级强国后,法国《世界报》再度给中国起名:亚洲巨头。它表示法
芸霄记史
2025-07-11 18:41:14
0
阅读: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