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99年,司马迁被绑在冰冷的木头架子上,衣服扒得精光,行刑的匠人手起刀落,司马迁由男人变成了一个阉人。 司马迁生于公元前145年左右,陕西韩城人,家里世代做史官。爸爸司马谈是汉武帝手下的太史令,专门管记录历史和天文历法的事儿。司马迁从小就聪明,十岁能读古文,跟着大儒孔安国学过不少东西,学问底子很扎实。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全国到处跑,黄河长江都去过,访古迹、听传说,为后来写书攒了不少料。 后来,他回了朝廷,先是给汉武帝当侍从,公元前107年接了爸爸的班,当上太史令。这活儿不轻松,既要管历史记录,还得搞天文历法。他还跟着汉武帝去过西南打仗,参加过泰山封禅,见识了不少大场面。话说回来,他爸临死前交代他要写一部大历史,司马迁心里一直记着这事儿。 事情得从公元前99年说起。那年,汉武帝派将军李陵去打匈奴。李陵是个猛人,带着五千兵硬是跟匈奴几万人干了一仗。可惜寡不敌众,最后弹尽粮绝投降了。消息传回朝廷,汉武帝气得要命,觉得李陵叛国,朝堂上骂声一片。可司马迁不这么看,他觉得李陵以前打仗很厉害,这次投降可能有内情,就在朝堂上说了几句公道话。 结果呢?这下捅了马蜂窝。汉武帝本来就烦李陵这事儿,司马迁还替他说情,等于火上浇油。更糟的是,李陵跟汉武帝的亲戚李广利有点关系,司马迁这话让皇帝觉得脸上挂不住,当场就把他抓了,定了“欺君之罪”,要砍头。 按汉朝法律,死刑能用钱赎,或者挨宫刑免死。司马迁家穷,拿不出钱,只能选宫刑。这刑罚可不是闹着玩的,就是阉割,专门毁男人身体和尊严。那个年代,挨了这刑的人基本没脸见人,社会地位跟宦官差不多,低到尘埃里。 公元前99年的冬天,司马迁被押到刑场。天气冷得要命,他被绑在木架上,衣服被扒光,行刑的匠人拿刀一挥,血流了一地,剧痛差点让他晕过去。从那天起,他不再是个完整的男人。刑后,他还被关了三年,身体和心都受尽折磨。 你知道吗,宫刑不光是肉体上的疼,更是对精神的摧残。司马迁在狱里想过一死了之,可一想到老爸的遗愿,还有没写完的《史记》,他咬牙挺住了。那三年,他靠回忆整理历史资料,心里默默搭着书的框架,就等着出去干大事。 公元前96年,司马迁放出来了,但身份变成了宦官。这活儿虽然低贱,好歹能接触朝廷档案,他把这当成机会,全身心扑在《史记》上。白天查资料,晚上写书,硬是熬出了这部52万字的大作。《史记》从黄帝写到汉武帝,130篇,分成五部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结构清楚,内容扎实。 写这书,司马迁可没含糊。他不怕得罪人,敢写真话。比如汉武帝的一些破事儿,他也没遮着盖着。他在《报任安书》里说过,他写《史记》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这话听着就带劲,透着他对历史的责任感。说实话,能在那种情况下写出这书,司马迁的毅力真不是盖的。 《史记》写完后,司马迁身体已经垮了,公元前86年左右去世,才59岁左右。这书刚写完没公开,是他孙子杨恽后来传出去的。一传开不得了,后世史学家都拿它当宝。鲁迅夸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话可不是随便说的。它的写法开了纪传体的先河,后来的《汉书》《三国志》都学它。 这书不光记历史,还影响了后来的史学。你翻开《史记》,能看到司马迁对历史的洞察,那种不屈的精神真是让人佩服。他用自己的命,换来了这部传世之作。
公元前99年,司马迁被绑在冰冷的木头架子上,衣服扒得精光,行刑的匠人手起刀落,司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7-11 16:26:54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