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冷不丁发现,对华出口已经没有任何优势项目了,据财经杂志7月9日报道,美输华75%商品临替代危机。 美国曾靠着技术领先和大宗农产品,对中国出口市场拥有绝对优势,赚得盆满钵满,可谁能想到,短短十几年间这种格局正在悄然改变,现在美国想对中国出口那些曾经“抢手货”,已经越来越谈不上什么优势。 以前买芯片要看美国科技巨头的脸色,高端仪器设备、发动机也得用进口产品,农业上,大豆、玉米动辄从美国下大订单,当时国内制造业还在追赶,农产品自给率也没有现在这么高,但现在局面已经开始大变样。 就拿大豆和玉米来说,中国投资科研,不断改良种子提高单产,东北主粮作物基本能够自给自足,而且引进南美等多个渠道的资源,美国产品不再是独一份,一部分本来仰仗进口的关键农作物,国产比例越来越高,美国靠农产品赚中国的钱,比起以前难而又难。 美国之前出台出口限制,想让中国买不到高端芯片,觉得用政策把市场捂在手里,但实际是这些限制只是加速了中国在芯片、半导体等领域的研发投入。 很多国内企业熬过初期的阵痛后,逐步实现了国产替代。从半导体材料、设计到制造,虽然部分环节还没完全追上美国最顶尖的水平,但“卡脖子”局面正逐步缓解。 除了芯片,人工智能、高端装备制造、无人机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行业,中国靠着规模化优势和技术进步,已经不断向外迈进。 现在不少中国企业也开始向世界出口航天设备、新能源装备,市场表现非常亮眼,美国能出口的东西在中国市场上本来就少得可怜,还一年不如一年。 美国现阶段主要能出口给中国的商品,也就剩下原油、天然气、玉米、大豆等寥寥几个大宗品类,再加一些消费品,但中国市场早已学会分散风险,原油可以从俄罗斯、中东、非洲多地采购,粮食能够自己种、加上南美补充。 至于消费品,中国自己制造的已经足够丰富优质,国产品牌在各行各业崛起,老百姓买东西早就不只认美国货。 还有一些美国一度强调的“稀缺”产品,比如某些高精度仪器或者航空航天材料,中国一边扩大合作,另一边自建产业链,继续在科研攻关上下功夫,美国一收紧出口,中国国产替代动力就更足,反而倒逼本土企业快速成长。 这一系列变化背后,全靠中国制造业、农业和科技的整体升级,像新能源、光伏、高铁等领域,中国企业现在已经成为全球供应链里最关键的一环,某项产品再也不是必须从美国进口那种独家买卖。 再加上中国市场不断开放,引入更多竞争和外资,整体商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急剧提升,与此同时,美国的企业也感受到失去这个大买家的尴尬,美国企业想依靠对华出口维持利润,未来会变得比过去艰难太多。 这一轮变化是全球经济格局变迁的缩影,也是中国企业能力崛起、市场自信不断提升的真实写照,美国和中国未来能不能“合作共赢”,很大程度取决于美方是不是能放下以往的优越心态,跟上全球经济多极化和平衡化的脚步。 信息来源:财经杂志《美输华75%商品临替代危机,8月对话迎转机?》
路透社消息,美国违反中国出口禁令从第三国获取中国稀有金属锑,镓,锗等,这些金属都
【284评论】【153点赞】
奋斗
中国人会魔法,能把坏事变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