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入侵有多可怕?2000年,为了消灭60亿只兔子,澳大利亚出动轰炸机群,在自己的国土上狂轰乱炸,尽管声势惊人,但持续150年的“人兔大战”仍没有分出胜负。 澳大利亚打了一场仗,没有敌人,没有前线,子弹不是发向人,而是瞄准兔子。为了解决一个不断复制自己的入侵者,政府一度想用轰炸机清除它们。疯狂吗?很疯狂。但他们没有别的办法。 一切从一场“无害的放生”开始。托马斯·奥斯汀是个来自英国的农场主。他热爱狩猎,也怀念家乡的兔肉。于是他干了件很随意的事,从英格兰运来几只兔子,放在自家庄园跑一跑。他没想到的是,这些兔子不是来玩的,是来征服整个大陆的。 澳洲气候干燥、捕食者稀少、草场广阔,正好成了兔子的温床。它们繁殖速度极快,每年数次,每窝五六只,很快数量几何式增长。原本只是十几只,到第二年已经是成千上万。等人开始意识到问题,整个维多利亚州都沦陷了。 兔子不是可爱玩具,它们是行走的食草机器。种子刚发芽,它们就咬断;庄稼一长高,它们就啃光。农民几乎崩溃。小麦歉收、牧草消失、牲畜挨饿,经济连着社会一起下滑。更严重的是,兔子挖洞破坏地基,冲垮水渠,引发沙尘风暴,生态系统开始失控。 政府开始出手。他们尝试最传统的方法:悬赏猎杀。结果是兔子数量没减少多少,猎人倒是发财了。于是换招,修围栏。西澳建立了1139英里的“兔子防线”,希望阻止它们北上。修完才发现,兔子照样能跳过、挖过,围栏变成摆设。 防线不行,就搞生物战。科学家们找来了“纺锤菌病毒”,它对兔子几乎百分百致命。一开始确实见效,兔群锐减,农田恢复绿意。但兔子也不是吃素的,它们进化出抗体。几年后,病毒失效,兔子卷土重来。 2000年,情况再次失控。有地方兔子数量估计达到60亿。田里种子刚撒,第二天就没影;森林新苗刚长,几天被啃光。政府不想再走老路,于是讨论极端方案:空中爆破,直接炸兔窝。民间传出“轰炸机出动”消息,场面一度混乱。 实际上没真正动用军机。但各地确实部署了大规模爆破行动。炸药放进兔洞,用冲击波摧毁兔巢。这种做法凶狠又高效,一次能灭几十个巢穴。但副作用也明显,地下水道被破坏,附近建筑受损,动物也被误伤。环保人士抗议,媒体质疑,政府压力陡增。 于是生物战又卷土重来。1995年推出“兔出血性病毒RHDV1”,比前一代毒性更强。但兔子再次进化,几年后病毒又被破解。科学家不服,又投放RHDV2,这次扩展到更广区域,击中了年轻兔子,短时间见效。 但兔子太顽强。病毒来一次,它们就扛一次。死了一片,又繁衍一片。没有根除,只有暂缓。政府再出牌,派出“兔子协调专员”,整合全国资源,结合围栏、病毒、爆破、人工猎杀多管齐下。各州投入资金,农村启动猎兔补贴,孩子也加入“反兔小分队”。 社区变成战区。有人在田边设陷阱,有人夜里放烟雾,有人搞地毯式清扫。兔子一波波被围剿,又一波波冒头。没人说得清兔子现在有多少,最保守估计仍在两亿以上。控制是暂时的,反弹是必然的。 最讽刺的是,这些兔子原本不是本地物种,它们也没错,只是进了不该进的地方。生态入侵一旦开始,人类几乎没有办法“恢复原状”。每一种武器,最终都变成双刃剑:病毒影响其他野生动物,爆破毁掉土壤结构,捕杀引发物种链断裂。 澳洲兔灾成了教科书级别的失败案例。它提醒所有人,生态平衡不是固定存在的,而是脆弱得不堪一击。一点点人类干预,就可能引爆连锁反应。这场战争打了一百五十年,到现在也没赢。 而类似故事,还在全球上演。美国对抗亚洲鲤鱼,新西兰剿灭负鼠,中国苦战福寿螺。人类不断把物种带进新环境,又一次次成为自己放出的恶魔的猎物。 回头看那十三只兔子,它们不是邪恶入侵者,而是“文明自信”的代价。人类相信自己能控制一切,结果是被控制。相信系统会自我调节,结果是系统彻底崩盘。 轰炸机的引擎早已熄火,围栏上的铁锈也在剥落,但那场“人兔大战”远未结束。它提醒每个种树的人,每个运动物的人,每个试图改造生态的人:你手里可能握着未来的灾难开关。按下去容易,关上就难。 在澳大利亚那片红土地上,兔子的身影依旧活跃。而人类,还在计算下一次的病毒注射剂量。谁也不知道,这场战争还会持续多久。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入侵者来了,就不会走。战斗开始,就没有结束。
生物入侵有多可怕?2000年,为了消灭60亿只兔子,澳大利亚出动轰炸机群,在自己
蓝贵的过去
2025-07-11 10:30:44
0
阅读:45
用户98xxx02
本来可以通过吃、低价外运兔子肉、或引进兔子天敌,结果一投毒,啥也不行了,都是一帮什么样的管理者
qdsomke
还是人少了,没有抑制到兔子增量。这些兔子数量绝对不够把四川兔头价格打下来的量级
天行健
兔子够团结的,内部没有暴乱,转基因啊,现在人类生孩子都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