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李渊是开国皇帝,可玄武门之变后,他连个屁都不敢放,乖乖当了太上皇。真是怂了吗

运赛过去 2025-07-10 15:24:22

都说李渊是开国皇帝,可玄武门之变后,他连个屁都不敢放,乖乖当了太上皇。真是怂了吗?未必。 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提起他,大家都觉得是个牛人,毕竟一手建立了大唐基业。可玄武门之变后,他儿子李世民搞了场血腥政变,他却啥也没干,直接退位当了太上皇。这事儿咋看都觉得窝囊,堂堂皇帝被儿子逼得连屁都不敢放,怂到家了吧? 李渊,山西人,出身贵族,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他瞅准机会,带着一帮人马在617年称帝,次年灭了隋朝,建立了唐朝。这家伙不是啥愣头青,打仗、搞政治都是一把好手,硬是把唐朝这摊子撑了起来。可到了晚年,他碰上了自家儿子之间的夺权大戏——玄武门之变。 626年,李世民在长安玄武门发动政变,把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干掉,直接掌控了局面。这时候李渊已经60多岁,在位才9年,身体也不咋地了。政变后没几天,他就宣布退位,把皇位让给了李世民,自己当了太上皇。从此,他基本就淡出政治舞台,过起了养老生活。这表面上看,是不是挺没种的?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的表现确实让人觉得他没啥脾气。儿子杀了儿子,他不吭声;皇位被抢,他也不反抗,直接就退了。咋回事啊?这老家伙真被吓破胆了?其实不然,李渊这人精得很,他的沉默和退让背后,有几层原因值得琢磨。 首先,当时的局面已经不是李渊能控制的了。李世民搞政变不是临时起意,他早就在朝中拉拢了一堆人,军队也攥在他手里。玄武门那天,李建成和李元吉一死,李世民等于把长安的军政大权全捏住了。李渊呢?身边没啥忠心耿耿的武装力量,反抗等于找死。更何况,他要是硬刚,搞不好整个唐朝刚建起来的江山就得崩盘,内战一打,外敌再来,家族和国家都得玩完。 李渊不是傻子,他掂量得清轻重。退位给李世民,至少能保住唐朝的稳定,也保住李家的江山。这不叫怂,这叫识时务。 再说了,李渊退位还有个现实考虑——保命。历史上,政变后被废的皇帝下场都不咋好,比如隋炀帝杨广,被宇文化及弄死;再往前看,南北朝那些皇帝,被废了还活得下去的没几个。李世民虽然是他亲儿子,但杀了亲兄弟的狠劲儿摆在那儿,谁敢保证他不会对老爹下手?李渊60多岁了,折腾不动,与其冒险拼一把,不如老老实实退下来,至少能安度晚年。 事实证明,他这选择没毛病。退位后,李世民对他还算孝顺,没啥苛待,李渊活到635年,70岁才去世,晚年过得挺舒坦。 还有一点,李渊退位其实也是在保家族的利益。他当皇帝时,生了一堆儿女,光儿子就有22个,女儿也不少。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上台,李渊这些儿女有的成了隐患,有的还想搞点小动作。李渊退位后没直接掺和,但通过这些后代,多少给李世民的统治添了点堵。比如李世民晚年,几个兄弟和侄子闹腾得挺凶,这背后多少有李渊的影子。他用这种方式,间接平衡了家族内部的权力,也算给自己留了点底牌。 李渊这表现,跟历史上其他被逼退位的皇帝比起来,其实挺有意思。拿汉献帝刘协来说吧,三国那会儿,他被曹操捏得死死的,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连个屁都不算,最后还不是被曹丕废了,晚年凄凄惨惨。隋文帝杨坚呢?晚年也被儿子杨广搞得焦头烂额,最后连怎么死的都不清楚。比起这些家伙,李渊至少保住了命,还活得有点尊严。 再看北魏孝文帝的爹献文帝,被逼退位后没几年就死了,传言是被他妈冯太后弄死的。李渊呢?退位后当太上皇,虽然没实权,但日子过得还算滋润。这说明啥?李渊这老家伙不简单,他知道啥时候该硬,啥时候该软。 说到这儿,你可能还是觉得李渊有点窝囊,毕竟开国皇帝被儿子逼退,怎么看都有点憋屈。但换个角度想,他这选择其实挺聪明。硬刚李世民,他没那个本钱,打不过也斗不过。与其搭上命和家族,还不如退一步,既保全了自己,也给唐朝留了个稳定的局面。李世民上台后,果然把唐朝带上了巅峰,贞观之治多牛啊,李渊退位某种程度上也算间接帮了忙。 当然,也有人会说,李渊这老家伙太能忍了,忍得让人觉得有点没骨气。毕竟他当皇帝时,好歹也是一方霸主,咋就没点脾气呢?但你想想,60多岁的人了,啥风浪没见过?他这不是没脾气,是看透了,明白啥才是对自己、对家族、对国家最好的选择。 李渊退位后,虽然没啥政治实权,但他的存在还是有点分量的。李世民对他还算尊重,太上皇的名号也不是白给的。他晚年住在长安附近的大明宫,偶尔也参与点礼仪活动,日子过得挺安稳。更重要的是,他退位这事儿,给后来的皇帝立了个样儿——权力交接不一定非得你死我活,退位也能是个选项。这在古代中国那种“皇帝至上”的环境下,算是挺前卫的思路了。 另外,李渊的儿女们在唐朝历史上也挺活跃。李世民上台后,他的兄弟姐妹没少给他找麻烦,比如李瑗、李承乾这些家伙,闹腾得挺凶。这多少说明李渊在退位时,没完全撒手不管,而是通过家族势力,给李世民留了点“惊喜”。这老家伙,心眼儿多着呢。

0 阅读:46

猜你喜欢

运赛过去

运赛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