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3年,寇准病死于雷州,他的妻上书请将灵柩运回老家。把持朝政的皇太后刘娥批准了,但却耍了一个手段,背后是对已死寇准的狠辣报复。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023年,北宋的天空飘着细雨,雷州的驿馆里,一代名相寇准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这位曾经两度拜相、力挽狂澜的朝廷重臣,如今躺在简陋的茅屋里,连一口像样的棺材都置办不起。 他的妻子宋氏跪在榻前,泪眼婆娑地听着丈夫最后的嘱托:“把我带回华州老家,别让我客死异乡。” 寇准的灵柩最终没能立刻回到故乡,朝廷拨了安葬费,可这笔钱少得可怜,只够把棺材从雷州抬到洛阳。 走到半路,钱花光了,抬棺的民夫撂下担子就走,宋氏站在荒郊野岭,望着丈夫的棺木,只能含泪在洛阳郊外找了个土坡草草掩埋,这一停,就是整整十年。 这事儿说来讽刺,寇准生前位极人臣,死后却连落叶归根都成了奢望,而这一切,都和一个人脱不开干系,皇太后刘娥。 刘娥和寇准的恩怨,得从三十多年前说起,当年宋真宗还是太子时,寇准在立储风波中力挺他,算是从龙功臣。 可后来真宗非要立出身低微的刘娥为后,寇准带头反对,说刘娥“出身寒微,不足母仪天下”。 这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说出来,刘娥脸上挂不住,心里记恨了一辈子。 真宗死后,年幼的仁宗即位,刘娥垂帘听政,大权在握。 寇准看不惯她专权,联合宦官周怀政密谋让仁宗提前亲政,结果事情败露,刘娥勃然大怒,直接把寇准贬到雷州,让他自生自灭。 雷州那地方湿热难耐,寇准本就年迈,加上忧愤交加,没多久就病倒了。 临终前,他拉着妻子的手说:“我这一生,无愧于朝廷,无愧于百姓,唯独亏欠了家人。” 寇准死后,宋氏上书朝廷,请求拨款将丈夫的灵柩运回华州,刘娥批了个“准”字,拨了几十两银子,表面上是恩典,实则暗藏杀机。 这点钱连雇车马都不够,摆明了是要让寇准的尸骨半路抛荒。 灵柩走到洛阳,果然没钱了,宋氏四处求人,可朝中无人敢替寇准说话。 那些曾经受过寇准恩惠的大臣,此刻全都噤若寒蝉。 倒是沿途百姓自发祭奠,有人甚至在路边插竹枝挂纸钱,后来这些竹子竟长成一片竹林,民间称为“寇竹”。 寇准的棺木在洛阳一停就是十年,直到刘娥去世,仁宗亲政,才想起这位老臣的冤屈。 他下令追赠寇准中书令,赐谥“忠愍”,并派人将灵柩运回华州安葬,可此时的寇准,早已化作一具枯骨。 寇准的故事,让人唏嘘,他一生刚直,敢在皇帝面前扯龙袍,敢在朝堂上骂奸臣,却最终败给了权力的游戏。 刘娥没想到的是,寇准的忠直,早已刻进了百姓心里。 千年过去,寇准墓前的柏树依然苍翠,墓碑上的“旌忠”二字依然醒目。 而刘娥的名字,却永远和“报复忠臣”绑在了一起,历史终究是公平的,忠奸善恶,时间会给出答案。 主要信源:(《宋史·寇准传》)
1023年,寇准病死于雷州,他的妻上书请将灵柩运回老家。把持朝政的皇太后刘娥批准
猫猫背茹茹
2025-07-10 14:03:52
0
阅读: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