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外交手段已经耗尽 自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

非常盘点中 2025-07-10 12:14:09

德国总理:结束乌克兰战争的外交手段已经耗尽 自 2022 年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已见证过无数次停火倡议、和平谈判与外交周旋,但三年后的今天,战场硝烟仍未消散。默茨的表态,不仅是对当前局势的严峻评估,更标志着德国对乌政策的重大转向。 早在 2025 年 5 月,德国就已显露出对俄强硬姿态。当时普京险遭乌克兰无人机暗杀,俄罗斯随后对乌克兰发动三年来最大规模轰炸,直接促使德国放弃调停幻想,决定让乌克兰 “敞开打”。 默茨在 5 月 26 日的讲话中就曾指出,俄罗斯将谈判提议视为软弱的表现,西方已用尽所有外交手段。如今三个月过去,局势并未缓和,反而愈演愈烈。 德国国内的政治博弈,为默茨的决策增添了复杂性。议会中,左派和亲俄右派的阻力不容忽视。左翼党议员萨赫拉・瓦根克内希特领导的 “理性与正义” 党主张停止对乌武器供应,推动和平谈判。 但默茨态度坚决,他在 7 月 9 日的讲话中明确表示,即便面临阻力,德国仍将继续支持乌克兰。这种立场在其政府的实际行动中得到体现:2025 年德国向乌克兰提供超 90 亿欧元援助,其中 20 亿欧元专门用于防空系统、导弹及弹药,甚至同意乌克兰使用德国援助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军事目标。 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沃洛金警告,德国向乌供武将成为两国发生冲突的原因。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也批评默茨破坏和平进程,称德国已直接卷入战争。 俄罗斯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德国不仅提供武器,还与乌克兰合作生产远程导弹,首批装备最快今年内即可部署。这种军事合作的升级,无疑将局势推向更危险的边缘。 国际层面,美法等国的立场与德国形成呼应。法国总统马克龙多次呼吁美国力挺乌克兰,对俄强硬。美国总统特朗普虽曾试图打破局面,但面对俄罗斯的无情报复,也不得不调整策略。 2025 年 5 月,美法德英四国连夜解除对乌武器限制,默许乌克兰攻击俄军事阵地。这种协同行动,反映出西方国家对俄战略的一致性,但也加剧了冲突长期化的风险。 外交努力的失败是默茨做出判断的关键依据,尽管国际社会多次推动停火,如梵蒂冈主持的谈判、欧洲领导人提出的 30 天停火倡议,但俄罗斯始终未予积极回应。 普京在 5 月提议重启谈判,却拒绝以停火为前提,被西方视为 “争取时间” 的策略。这种僵局下,默茨认为外交手段已无法打破困局,必须转向更直接的支持。 对乌克兰而言,德国的持续援助至关重要。乌克兰不仅获得资金和武器,还在德国支持下提升本土军工生产能力。 乌克兰向德国提交的秘密军备清单中,包括防空系统、装甲车辆等关键装备,部分需求已获满足。这些援助不仅增强了乌军的防御能力,也为未来谈判增添了筹码。 然而,德国的政策并非没有代价。持续军援可能导致冲突外溢,甚至将德国拖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对抗。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若德国远程武器袭击俄本土,俄方将作出 “任何决定”。此外,德国国内的政治分歧可能影响政策的持续性,左翼政党的反对声音不容忽视。 这场战争的影响已远超俄乌两国,欧洲的安全架构、全球能源市场、国际秩序均受到冲击。默茨的表态,既是对现实的无奈回应,也是对未来的严峻警示。 外交手段真的走到尽头,战争的终结是否只能依赖更激烈的对抗?欧洲乃至全球又将为此付出怎样的代价?这不仅是德国需要面对的问题,更是整个国际社会必须深思的挑战。

0 阅读:11

猜你喜欢

非常盘点中

非常盘点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