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人任职浙江省长,亲戚来投靠,周建人笑言:你以为我是国民党。 主要信源:(《浙

素花淡草意悠 2025-07-04 12:59:51

周建人任职浙江省长,亲戚来投靠,周建人笑言:你以为我是国民党。 主要信源:(《浙江党史上的清廉故事》;澎湃新闻——《周建人为官二三事》) 1948年深秋的上海,周建人家中张灯结彩准备寿宴。 弄堂里支起炉灶,厨师忙着切菜炒菜,客厅摆开两张大圆桌。 宾客陆续到来,场面却透着古怪。 满座都是生面孔,除了几个孩子,连鲁迅夫人许广平都没露面。 人们脸上不见祝寿的喜气,席间异常安静。 直到孩子们举杯敬酒才热闹片刻,可几杯下肚,孩子们竟都昏沉睡去。 待孩子离席,大人们立刻压低声音商议要事。 这场蹊跷的寿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才揭开真相。 周建人生于1888年绍兴周家,幼年遭遇家族没落,父亲早逝让他早早懂事。 两位兄长外出求学时,17岁的他已在僧立小学当校长。 没能像哥哥们那样读书是他毕生遗憾。 鲁迅理解弟弟心思,特地从日本寄回植物学书籍指导他自学。 这份手足情谊贯穿周建人一生,辛亥革命时他跟着大哥剪辫子、迎革命军。 1921年又经鲁迅推荐进入商务印书馆当编辑。 在上海的岁月里,周建人结识了沈雁冰等共产党人,在商务印书馆编译进步书籍,为《东方杂志》《妇女杂志》撰文。 1935年瞿秋白被捕后首先向鲁迅兄弟求救,足见革命者对他们的信任。 周建人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在鲁迅主编的《语丝》上痛斥国民党暴政。 三十年代他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参与揭露国民党黑暗统治的国际行动。 抗战胜利后,周建人联合民主人士创办《民主》周刊。 1945年底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首届理事。 当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他带头联名抗议。 这位始终与中共密切合作的民主战士,在1948年接到特殊使命,以寿宴为掩护召开秘密会议。 寿宴前夜,周建人夫人王蕴如和侄女王絮精心布置。 客厅红烛高照,院墙挂起寿幛,厨房备好八冷盘八热炒的席面。 宾客实则是各地赶来的民主代表,席间看似闲谈的"家长里短",实为商议北上参加新政协的路线。 孩子们被安排敬酒后离场,是因酒里掺了安眠药。 这场由冯雪峰主持的秘密会议,最终确定分批转移民主人士的方案。 寿宴次日,周建人全家启程"绍兴旅游"。 同行七人中混入地下党员金君,由绍兴经商的亲戚安排食宿。 他们白天专挑荒山野岭考察路线,夜里准时就寝。 返沪后立即筹备北上,特制干粮糕饼,备好六卷农家束裤带。 1948年10月,周建人带着妻女登上开往杭州的列车,对外宣称"迁居养老"。 北上之路险象环生。 火车驶过长江后改走乡道,同车竟有国民党校官。 在山东境内颠簸的板车上,王蕴如急中生智用带来的布带捆牢行李,全家人抓着布带才没被甩下车。 这正是王絮坚持带六卷布带的缘由,她父亲常说"出门宁带绳莫带人"。 直到河北保定接应点,他们才知同车的"国军军官"竟是地下党。 周建人真实身份是1948年4月入党的秘密党员,连妻女都不知情。 这位公开的民主人士在新中国成立后屡获重任。 1958年以七十高龄出任浙江省长时,他坚持退掉北京住房,让夫人辞去高教部公职同赴杭州。 女儿周晔大学毕业时,他竟写信拜托文人柯灵在上海谋职,堂堂省长不肯动用职权安排子女。 家乡亲戚闻讯赶来求差事:"您这省长比知府官还大,定缺管账先生!" 周建人笑道:"我家就两口人买菜开销,哪像国民党官邸?" 亲戚讪讪而退。主政浙江十年间,他多次请辞未准反获擢升,1978年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0年与刘伯承等同时退休时,他已是副国级领导人。 1984年7月,96岁的周建人留下特殊遗嘱。 丧事从简,不开追悼会,遗体捐医学院,骨灰撒入江海。 这位没留过洋的自学者,靠兄长引导走上革命路,以秘密党员身份参与创建新中国,最终成为周氏三兄弟中政治成就最高者。 晚年在病榻上,他仍坚持重译《共产党宣言》,直至生命最后一刻。 对此您怎么看?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30

猜你喜欢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

素花淡草意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