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 年 4 月的甘肃山丹,乡医但复三握着门把手的手猛地一紧,门外汉子的嗓音刺得他后颈发凉。"马家悬赏,献上陈昌浩的人头赏银 10 万!" 话音未落,土墙上糊着的《剿匪通告》被风掀起角,纸上油墨印着的赏金榜在暮色里泛着冷光。 与但复三药箱里装着的止血草药形成诡异的映照。他透过门缝看见巡街的马家军骑兵,马鞍上挂着的人头标本在夕阳下晃荡,发辫上还沾着祁连山的雪。 万怀章背着陈昌浩撞开诊所门时,担架上的人正咳着血沫。但复三撕开他浸透血水的衣襟,指尖触到胃部狰狞的伤口。 那是西路军石窝山突围时,弹片擦过留下的贯通伤,此刻已发炎化脓,溃烂处爬满蛆虫。 院墙外突然传来马蹄声,他抓起一把马齿苋嚼碎敷在伤口上,药汁混着血水顺着指缝滴在土炕的裂缝里,裂缝中还嵌着 1936 年红军路过时留下的半截绑腿。 马家军踹开门的瞬间,但复三正把陈昌浩塞进柴房的草堆。领头兵痞的刺刀挑开草帘,干草簌簌落在陈昌浩颤抖的肩头,他胃里翻涌的剧痛让身体缩成虾状,却死死咬着草茎不发出声响。 但复三抢前一步挡在柴房门口,药箱里的镊子掉在地上,发出的脆响与兵痞靴底碾碎草药的声音重叠。 "这草堆里藏着共匪!" 刺刀扎进草堆的刹那,但复三突然咳出一口血 —— 那是三天前为给陈昌浩找草药,在悬崖边摔断肋骨留下的暗伤。 转移到北山溶洞的第七天,但复三的儿子送来掺着观音土的面糊。 陈昌浩靠在钟乳石上,看着老人用石臼碾磨止血的三七,月光从洞口斜射进来,照亮他后颈的伤疤。 那是 1933 年反围剿时,子弹擦过留下的月牙形凹痕,此刻正渗出冷汗。 突然洞口传来枪响,但复三扑过去捂住陈昌浩的嘴,自己后背紧贴着洞壁上的红军标语: "打倒马家军!" 标语是用刺刀刻的,笔画里还嵌着未干的血垢。 "刚才有狼。" 但复三捡起掉在地上的窝头,上面沾着他昨晚嚼碎的草药渣。 陈昌浩盯着老人袖口露出的鞭痕 —— 那是前天去镇上买药时,被马家军巡逻队抽的,鞭梢卷起的皮肉翻出红痕,像极了自己胃部的伤口。 但复三往面糊里撒着碾碎的党参,药粉飘进陈昌浩的碗里,与碗底沉淀的观音土形成黑白分明的层理,如同祁连山顶终年不化的雪与岩石。 1937 年 6 月的夜晚,三人踩着露水穿过峡谷。但复三让陈昌浩扮成货郎,扁担两头的货包藏着西路军的密电码本,而他自己挑着的药箱底层,垫着用尿碱泡过的宣纸 —— 那是为了伪造路条。 路过第一个关卡时,哨兵的马灯照在陈昌浩脸上,他下意识摸向腰间。 那里本该别着驳壳枪,现在只有个空枪套,枪套里还塞着 1936 年战友临终前交给他的党费证。 "这口音不像凉州人!" 哨兵揪住陈昌浩的衣领,但复三立刻掀起他的裤腿,露出膝盖上碗口大的伤疤。"去年被土匪伤了腿,在山西养了半年。" 伤疤边缘的增生组织呈放射状,是当年炸碉堡时弹片造成的,此刻在马灯下发白,像极了祁连山的冰川纹路。 哨兵的手指划过伤疤,突然闻到陈昌浩袖口渗出的草药味 —— 那是但复三用狼毒草和艾草配的药,专门用来掩盖血腥味。 陈昌浩抵达延安那天,但复三悄悄离开了。他怀里揣着几块银元,走到山丹城外时,看见自家诊所已被烧成废墟,墙角的药柜残骸里,还剩半株晒干的黄芪,根茎被烟熏成焦炭色。 儿子指着村口告示哭,悬赏令上陈昌浩的画像被石子砸得模糊,而 "窝藏共匪" 的罪名旁,画着但复三药箱的简笔画。 他把银元埋在门槛下,铲子挖到的地方,正好是当年陈昌浩躺过的土炕位置。 后来在张掖的药铺里,但复三总在柜台下放着个瓦罐,罐底垫着陈昌浩留下的半块草药饼。 1949 年兰州解放时,来寻访的解放军干部看见药饼上的牙印 。 那是陈昌浩胃病发作时,疼得咬出来的痕迹,而饼里掺着的观音土颗粒,在阳光下闪着微光,像极了祁连山顶的星子。 当干部拿出陈昌浩托人带来的感谢信时,但复三才发现,信纸上的墨水已被岁月浸得发蓝,与当年他敷在陈昌浩伤口上的马齿苋汁液颜色相同。 延安枣园的办公桌抽屉里,陈昌浩直到去世都保存着那个布包。 半块草药饼上凝结的药渣里,嵌着几根干草 —— 那是山丹柴房的草,也是但复三用来堵住他嘴的草。 每当雨夜来临,饼里的狼毒草味就会散出来,混着墨水香,让他想起但复三被鞭打的后背,和药箱里永远装着的、为陌生人准备的金疮药。 而山丹那道埋着银元的门槛下,多年后长出了株党参,根茎沿着当年的炕缝生长,形状恰似陈昌浩胃部那道几乎致命的伤口。
1937年4月的甘肃山丹,乡医但复三握着门把手的手猛地一紧,门外汉子的嗓音
锴锐说科技文化
2025-07-03 23:27:11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