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7月底,广西荔浦的山路上,一支由20多名武汉女大学生组成的南下工作队遭

谦与谦寻 2025-07-03 14:46:26

1950年7月底,广西荔浦的山路上,一支由20多名武汉女大学生组成的南下工作队遭遇了灭顶之灾。护送她们的53军加强排与土匪激烈交火后全部牺牲,这些年轻学生宁死不屈,最终每人均是右侧太阳穴中弹殉难。 当时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土崩瓦解,但其精心布下的棋子却被激活了。蒋在败退台湾前,制定了一个的计划,妄图在大陆建立所谓的游击根据地,而横跨桂粤、地势险要的十万大山,正是他眼中最理想的巢穴之一。 随着白崇禧等桂系军阀的败退,他们并未将所有部队带走,而是将大量受过正规训练的官兵、特务、地方团队就地遣散,这些人摇身一变,与地方的惯匪、恶霸地主势力沆瀣一气。 他们不再是零散的山贼,而是一个个有组织、有纲领、甚至有台湾方面遥控指挥的武装集团。 荔浦女学生的鲜血,终于让我们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刻不容缓。主席极为关注广西局势,在1950年11月的短短四天之内,连续发出多封措辞严厉的电报。 他一再强调“广西极为重要,工作必须做好”,并明确要求“必须提前肃清广西匪患”,以便抽调兵力,巩固广东海防,应对台湾方面可能发动的登陆进犯。 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必须将两广作为一个统一的战区来统筹。这不再是一场简单的治安问题,而是一场关乎国家战略安全的决战。 11月,时任华南分局第一书记的叶剑英元帅与中南军区政治部主任陶铸亲赴南宁,督战剿匪。 在随后召开的干部会议上,叶帅一语道破了当时的困局:“世界革命与战争的音乐交响着,旋律一度比一度快,而我们打板的人,还悠悠地敲着慢板,这就不合拍子了。”他要求,必须立刻把板子打快,跟上时代的节奏。 快板怎么打?核心就是政策的根本性转变。过去那种抓了放,放了抓的宽大政策被证明是对牛弹琴,必须代之以镇压与宽大相结合的铁腕手段。 这一政策的核心,就是首恶必办,胁从不问,立功受奖。对那些作恶多端、血债累累的匪首,绝不手软,对那些被裹挟的普通匪众,则给予出路。 同时,战术上从过去的分兵把守,转为集中优势兵力,主动出击,一块一块地啃下硬骨头。当时隶属广东军区的钦廉军分区被划归广西军区统一指挥,陈明仁率领的第21兵团也奉命入桂,总兵力达到约20万人,一张清剿匪患的天罗地网就此铺开。 在十万大山地区,这场战争的残酷与复杂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地最大的匪首,竟是一个名叫韦秀英的女人。她是国民党军长张瑞贵的妻子,受台湾指使,打着反共救国的旗号,纠集数千匪众。 韦秀英所谓的救国军在绝对的军事优势面前不堪一击,防线一触即溃。短短数日,其外围势力被悉数歼灭。韦秀英本人则如丧家之犬,带着十几个心腹仓皇逃窜。 1950年12月14日,她逃至防城县大菉镇那厚村一处坚固的院落,企图歇脚后越境逃往越南。然而,依靠当地民兵提供的精准情报,我军迅速锁定了她的位置。 经过一番激战,战士们将这位作恶多端的女匪首连同其亲信当场击毙。 剿匪的胜利靠正规军的强大火力,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在匪患肃清的后期,各地涌现出一种极为有效的组织飞行组。 这些小组由三五名战斗经验丰富、对地形了如指掌的民兵组成,他们背着干粮和枪,猎人一样在深山老林里追踪残匪,东逃西窜的零星匪徒在他们面前无所遁形。 正是这种军民结合、全民皆兵的模式,才真正做到了无山不上,无洞不入,彻底铲除了匪患的根基。 到1951年春天,捷报频传。桂南地区歼匪7万余人,大瑶山、六万大山等匪巢被一一荡平。整个广西剿匪斗争,最终歼灭匪特武装超过40万。 以环江县为例,战斗结束后缴获的武器中,竟有山炮6门、重轻机枪38挺,其武装程度可见一斑。 这场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反攻大陆的阴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和祖国的西南边海防。它让广西这片饱受创伤的土地恢复了安宁,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生产得以恢复。 信息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台-广西剿匪纪事

0 阅读:496
谦与谦寻

谦与谦寻

你是潮流的引领者,每一次亮相都惊艳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