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91岁的钱学森整日躺在床上,寡言少语,有人怀疑他得了老年痴呆症。 医生问钱老“100-7=?”钱学森说93。大夫又问:“93-7=?”钱学森迟疑一下,答86。大夫再问:“86-7=?”钱老勃然大怒,大喊:“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那年的秋天,北京301医院的病房里安静得能听见窗外落叶的声音。91岁的钱学森半靠在病床上,目光穿过窗户望向远处,手里捏着一张演算纸却迟迟没有落笔。 这位曾经用数学公式改写中国航天历史的老人,已经连续几个月沉默寡言,连最亲近的儿子钱永刚递来的报纸,他也只是机械地翻动几下。 家人发现他越来越像一尊凝固的雕塑,直到某天保健医生赵聚春拿着老年痴呆症测试表走进病房,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数学考试"突然打破了沉寂。 穿着白大褂的医生俯身问道:"钱老,100减7等于多少?"老人脱口而出"93",声音轻得像片羽毛。 当医生接着问"93减7"时,他皱起眉头吐出"86"这个数字,枯瘦的手指把被角攥出了褶皱。 第三个问题"86减7"刚出口,原本安静的病房突然炸开一声惊雷:"你知道你问的是谁吗?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床头的玻璃水杯被震得嗡嗡作响,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 那个用计算尺推算出导弹轨迹的大脑,那个在加州理工学院黑板前写下"卡门-钱公式"的天才,此刻正用燃烧的目光捍卫着科学家的尊严。 后来护士长回忆,钱老发怒时眼角有泪光闪动。 这滴眼泪里藏着太多故事,上世纪50年代被美国软禁时,特务用强光灯照着他做数学题,他愣是咬着牙在刺眼的光线下完成了"工程控制论"手稿;60年代在西北戈壁,他带着科研人员用手摇计算机验算导弹数据,草稿纸能铺满整个篮球场。 如今简单的算术题像把钝刀,剐蹭着这位用数学改变国家命运的老人最后的骄傲。 保健医生后来红着眼眶解释,连续减法测试是老年痴呆筛查的常规手段,但钱老的反应恰恰证明他思维清晰得可怕。 真正的痴呆患者往往机械答题,而会愤怒抗议的,只能是那个在麻省理工课堂上用三种方法解同一道难题的倔强灵魂。 这场风波过后,家人才读懂他的沉默。每天清晨保姆都能看见他对着泛黄的美国老照片发呆,那是冯·卡门实验室的合影;午后他总要把《航天技术通讯》摊在膝头,虽然两小时都翻不完一页。 儿子钱永刚发现,父亲其实在脑海里持续演算着那些未完成的公式,当神舟飞船的新闻从收音机里传出时,老人会突然睁大眼睛,嘴唇微微颤动像在默算轨道参数。 有次护士看见他对着天花板伸出食指,沿着看不见的曲线缓慢移动,后来秘书认出那是在模拟新型火箭的弹道轨迹。 卧床的躯体困住了翱翔的思维,就像他书架上那架永远停在起飞姿态的东风导弹模型。 钱学森晚年的房间里总弥漫着维生素C的酸味,那是他坚持服用的"催化剂"。 美国导师鲍林教授的超大剂量理论被他当作金科玉律,每天100倍常规剂量的药片堆在床头,像列队的士兵守卫着这颗不肯退休的大脑。 医生们曾联名反对这种冒险,直到某天查房时听见他准确报出二十年前某次卫星发射的轨道倾角,才默许了这个倔老头特殊的养生法。 在最后的日子里,他常对来探望的航天工程师说:"别学我年轻时拼命,要学我现在惜命。" 可转头听见新型火箭试射成功的消息,又会偷偷让护士多倒两粒维生素。 这个细节被写进301医院的病例档案,标题是《关于一位拒绝衰老的科学战士》。 2008年深秋,病床上的钱学森执意要看神舟七号出舱直播。 当翟志刚在太空挥舞国旗的画面传来,老人试图举起右臂敬礼,颤抖的手腕却只抬到胸口。 泪珠滚落在印着"中国航天"四个字的旧毛衣上,他小声嘟囔着"应该再算一遍逃逸塔系数",这句话让在场的航天员大队长哭得像个孩子。 直到生命最后时刻,他床头还摊开着写满公式的稿纸,其中一页被风吹起的角落,能看到反复涂改的"100-7=93",旁边批注着一行小字:"他们不知道,我减去的7是未完成的七个课题"。 信息来源: 山东广播电视报《晚年钱学森:"我是大科学家钱学森!"》 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钱学森的晚年生活》 解放日报《党的科技功臣——钱学森》
当年美国人不想让钱学森回国,为什么不敢暗杀他?因为没办法干掉,你以为的钱学森只是
【1评论】【5点赞】
用户15xxx97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大宝
钱老归位了在天上看着我们
亦喜
可亲可敬的钱老蒋老[玫瑰][玫瑰][玫瑰][祈祷][祈祷][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