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在禹王山战役中,18岁的卫生员刘守玟亲眼看到一名连长被日军击中,正当她

瑶星隐雾岚 2025-06-30 22:20:22

1938年在禹王山战役中,18岁的卫生员刘守玟亲眼看到一名连长被日军击中,正当她弯腰低头小跑过去想要抢救受伤连长时,一个日本军官手持刺刀突然出现,对着连长连捅数下,愤怒至极的刘守玟没有携带武器,就搬起一块石头狠狠砸在了日本军官的后脑上,日本军官应声倒下,与此同时,暴露位置的刘守玟也被日军击中,倒在了血泊之中。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38年的禹王山下,散落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石块,这些普通的石头,静静地躺在山脚,见证着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其中一颗石头,将永远定格在那个特殊的瞬间 - 它成为了年轻女护士刘守玟生命中最后的武器。 在这颗石头被捡起之前,它的主人刘守玟还是湖南汉寿县一个爱读书的女孩,1920年出生的她,来自军刘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在那个女子很少有机会读书的年代,父母省吃俭用供她求学,1935年,15岁的刘守玟考入了长沙有名的周南女中,开启了她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谁能想到,这个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女学生,会在两年后毅然走向战场,1937年,当日军的铁蹄踏破国土,战火燃遍大江南北时,刘守玟再也无法安心读书,她瞒着家人,加入了湖南妇女战地服务团,成为一名战地救护队员。 战场不是课堂,炮火代替了书本,伤兵取代了同学,刘守玟第一次真正面对战争是在上海战场,她亲眼目睹了战争的残酷,但这个看似柔弱的女孩,却展现出惊人的坚韧,她日夜奔波在战火中,为伤员包扎、输液,背着药箱穿梭在枪林弹雨间。 1938年初,刘守玟所在的50师被调往山东,此时的台儿庄战役正处于关键时刻,这个位于津浦铁路上的重要城镇,成为中日双方争夺的焦点,50师奉命在禹王山一带设防,他们的任务是死守阵地,为大部队争取时间。 在这个战略要地,刘守玟依然忙碌着救死扶伤的工作,她或许从未想过,自己救助过的每一个伤员,都是在为国家的存续增添一份希望,她更没想到,这片土地将成为她最后的战场。 山下的那颗石头,在战火中默默等待着它的使命,它将见证一个18岁女孩如何用最朴素的勇气,写下生命中最壮烈的一页,这颗普通的石头,终将因为一个不平凡的选择,成为历史的见证者。 刘守玟的故事,是无数抗战英雄的缩影,她不是天生的战士,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女孩,她会想家,也会害怕,但在国难当头时,她选择了责任与担当,这种选择,让她的青春永远定格在了那个特殊的年代,也让她的故事流传至今,激励着后人。 1938年5月,台儿庄战役进入白热化阶段,禹王山下的战斗异常激烈,日军投入了精锐部队,配备坦克和重炮,还有飞机助战,在这样悬殊的装备差距下,50师的将士们依然死守阵地,用血肉之躯顽强抵抗。 那个决定性的时刻来得很突然,在台东十八里铺,刘守玟正在战场上救助伤员,一位连长不幸中弹倒地,她立即抓起药箱冲了过去,就在这时,一名日军军官持刀而来,残忍地结束了重伤连长的生命。 面对这一幕,刘守玟内心的愤怒彻底爆发,她顾不上自身安危,弯腰捡起路边的一块石头,用尽全身力气向日军军官砸去,这看似简单的一击,却准确命中了目标,那名军官应声倒地,再也没能爬起来。 这个勇敢的行为也让刘守玟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一颗子弹从她背后穿过,她重重地倒在了血泊中,战友们找到她时,她已经奄奄一息,被紧急送往三公里外的陈塘村伤兵所。 在陈塘村一户姓王的人家里,这位年轻的女护士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时光,临终前,她取出随身携带的遗物:两块银元、一张学生照片和一封家书,托付给照顾她的王奶奶,希望能转交给远在湖南的父母。 但战争的残酷并没有给这个心愿实现的机会,徐州很快沦陷,王奶奶在逃难中虽然保住了银元和照片,但那封饱含思念的家书却在潮湿中化为碎片,尽管如此,王奶奶和她的后人始终没有忘记这个嘱托。 几十年过去,陈塘村的人们一直守护着刘守玟的记忆,即使在"文革"期间坟墓被毁,王奶奶的孙子仍重新为她立起坟堆,种下柳树作为标记,这份守护一直延续到2004年,刘守玟的遗骸终于得以安返故里。 2009年,陈塘村为刘守玟树碑立传,2019年,她的塑像在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竖立,永远定格了这个18岁女孩的英勇形象,从一个普通的湖南女学生,到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刘守玟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 如今,和平年代的我们回望历史,更能体会到像刘守玟这样的年轻人,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作出的选择有多么不易,她用一块普通的石头,谱写了一曲青春的赞歌,让我们永远记住:和平来之不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像她这样的英雄用生命换来的。 信息来源:国际博物馆日丨触摸英雄的温度——光明网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瑶星隐雾岚

瑶星隐雾岚

瑶星隐雾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