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向纳米比亚无偿支援4000吨稻米,谁曾料这个非洲友邦竟回赠了份压轴重礼,惊得西方国家瞪圆了眼珠直咽口水。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在非洲西南部,有个叫纳米比亚的国家,2016年,这里遭遇了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田地龟裂,颗粒无收,当地政府向国际社会发出求救信号,却迎来了一片沉默。 就在纳米比亚人民陷入绝望之际,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送来了4000吨大米,这批救命的粮食横跨重洋,为饥饿的纳米比亚人民带来了希望,不过,中国人深知,仅仅送粮食只能解一时之急。 于是,中国派出了一支农业专家队伍,这些专家们来到纳米比亚后,发现这里的土地其实很适合种植农作物,只是当地的农业技术比较落后,他们带来了适合当地气候的作物品种,手把手教授种植技术。 渐渐地,纳米比亚的农民们掌握了新的耕作方法,他们惊喜地发现,只要稍微勤快些,收成就能比从前翻上好几倍,田野里的丰收不仅填饱了肚子,更播下了中纳友谊的种子。 就在纳米比亚农业逐渐好转的时候,一个意外的发现让这个国家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在纳米比亚的荒漠地带,地质勘探人员发现了储量惊人的优质铀矿,这个发现立即引起了全球关注,因为铀矿是核能发展必不可少的战略资源。 消息传出后,多个国家蜂拥而至,他们开出各种诱人的条件:有的承诺投入大笔资金,有的表示要转让技术,还有的许诺给予政治支持,一时间,纳米比亚成了各方角力的焦点。 面对众多"橄榄枝",纳米比亚政府没有急于做出决定,他们回顾了自1990年独立以来的历程,这些年,中国不仅在政治上坚定支持纳米比亚,在经济上的合作也是全方位的,从基础设施建设到技术支持,从贸易往来到人才培养,中国的投入远不止那4000吨大米。 特别是在经贸领域,短短十几年间,双边贸易额就实现了惊人增长,中国不仅成为纳米比亚最大的贸易伙伴,还是其最重要的投资来源地,更重要的是,中国始终秉持互利共赢的理念,从未干涉纳米比亚的内政。 最终,纳米比亚政府做出了一个让许多国家意外的决定:将铀矿开采权交给中国,这个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基于对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 中国提出的合作方案与其他国家很不一样,不是简单的资源换资金,而是承诺帮助纳米比亚实现铀矿产业的本土化发展,这包括培养本地技术人才,建立完整的产业链,让纳米比亚真正掌握核心技术。 中国的诚意很快就体现在了具体项目上,在纳米布沙漠,中国企业投资建设了湖山铀矿项目,这可不是一般的矿山,而是全球最大的露天铀矿之一,储量排在世界第三位,这个项目不仅成为中国在非洲最大的单体实业投资,还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标志性工程。 紧接着,中国又获得了世界第四大产能的罗辛铀矿的控股权,这两个重要项目的开发,不仅为纳米比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更带动了当地就业,提升了技术水平。 很多人把这称为"大米换铀矿"的故事,但实际上,这远比简单的交换要深刻得多,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一座现代化的核医学中心拔地而起,这是中国援建的项目之一,当地人亲切地说,这里不仅治病救人,还见证着两国友谊的成长。 中国的投资也在不断扩大,2023年底建成的大型光伏电站,让纳米比亚全国的电价降低了三成,2024年初,又有200名中国农业专家启程前往纳米比亚,准备帮助当地建设现代化农场。 这些项目都在诉说着同一个道理:真诚的友谊和互利的合作,比单纯的资源交易要有价值得多,中国没有把纳米比亚当作简单的资源供应地,而是把它视为共同发展的伙伴。 如今的纳米比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在旱灾中苦苦挣扎的国家,铀矿开发为它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农业生产也日益现代化,街头巷尾随处可见中国制造的工程机械,中餐馆也成了当地的特色。 信息来源:《中非资源合作年鉴》
2016年,中国向纳米比亚无偿支援4000吨稻米,谁曾料这个非洲友邦竟回赠了份压
瑶星隐雾岚
2025-07-02 03:24: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