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18岁的高晓松在街头遇见算命先生,他问:“我什么时候死?”算命先生说

老阿七说史 2025-05-27 16:15:45

1988年,18岁的高晓松在街头遇见算命先生,他问:“我什么时候死?”算命先生说:“35岁。”于是高晓松在34岁最后的一天来到五台山,果然发现了一件惊险的事。 高晓松家里是书香门第,家里人吃个便饭,都能聊到考究食物源起的知识,高晓松不信神鬼,相信知识塑造人生。 1988年,高晓松不负众望的考上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没有辜负父母的培养和期待。 不过清华大学的大学生,在高晓松的家里,只能算是个起点,都不用去看山外有山,光是家里人的学历,就能让高晓松追赶好一阵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进入大学学习之前,我应该出去开阔开阔眼界。” 接到录取通知书之后,高晓松转而谈起独自出游的事情,之前因为学业和家庭,高晓松从来没有随心所欲的游览大好河山。 高晓松想用这次旅游,给自己人生第一个阶段,留下一个圆满的结尾。父母认为这是锻炼高晓松的好机会,因此给了他一笔钱,就放心让高晓松出远门。 高晓松童年生活在上海,上学在北京,因此这次出游,他选择了北京和上海中间,风景优美且文化底蕴深厚的青岛。 高晓松没有计划什么目的地,像一个背包客一样,边走边逛,感受青岛的风土人情。 一天他走到热闹的街头,正在路边好奇的张望,想看看有什么新鲜的事情。 “小伙子,我看你仪表堂堂,气宇不凡,将来肯定不一般,我来给你算一卦吧!” 街头摆摊的算命老先生突然叫住了高晓松,提出要给他算卦,高晓松看了一眼算卦摊的条幅,心想:什么神算子,都是花言巧语骗人的。 高晓松本来想抬腿就走,可是算卦的老人捋着银发白须,摇头晃脑说着些八卦五行,看着还挺像那么回事。 高晓松是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忍不住就想逗逗算卦先生,因此煞有介事的坐了下来,听听算卦先生怎么说。 算卦老人目光犀利,仔细打量了一番高晓松的五官样貌,说出一些高晓松努力上进、胸有大志但徘徊迷茫的话来。 这时候高晓松虽然考上了清华大学,可是心里面对乐队、民谣音乐念念不忘,可是在他的家里,民谣比不上古典乐,就是古典乐也只是陶冶情操,根本不能当作未来的道路。 算卦老人说中了高晓松的心事,可是高晓松是个学工科的,他不大相信算卦的事情,只觉得是老人是用一些泛泛而谈,说的是大多数年轻人的迷茫。 高晓松心生一计,问算卦老人:“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不如说说我什么死?” 算卦老人叹了一口气:“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生死有命,凡人不能窥探,不过你命中注定在35岁时有个坎。” 高晓松嗤笑一声,心想算卦果然是骗人,这种预测也太模糊了,根本没有参考性。 这件小插曲很快被高晓松遗忘了,他随后的人生中,倒是遇到很多坎坷,不过都是为了追求梦想,自己选择的道路,高晓松也不会怨天尤人。 高晓松依然不信鬼神,他相信自己,因此可以违背父母和家庭的规劝,从清华退学改考电影学院。 他可以背着破吉他,和志同道合的人,在地下歌厅驻唱,因为缺少路费,高晓松流落在外,一呆就是半年。 这些波折和坎坷,都成为了高晓松创作音乐素材,他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歌曲。虽然没有像父母期望的那样成为科学家,高晓松成为了著名的创作人和作家。 到了35那一年,高晓松觉得现在“不识庐山真面目”,决定“一览众山小”,去五台山找灵感。 恰逢五台山阴云密布,导游劝他等天晴了再来。高晓松一向是个随遇而安的人,可是那一天却很坚持。 在烧香拜佛的时候,高晓松突然感到一阵心慌。直到下山路上,他依然惴惴不安,就这样一晃神,在转弯时将刹车踩成了油门。 千钧一发之时,高晓松却如灵魂出窍、神游天外,坐在副驾驶的年轻导游扑了过来,踩住刹车、稳住方向盘,两人才转危为安。 惊魂未定的高晓松,突然回想起多年前那个下午,一个算卦先生对他说,他的35岁,命中注定有个坎。

0 阅读:150
老阿七说史

老阿七说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