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生活困苦的陆小曼将朋友送给她的貂皮大衣卖掉,去市场买了几斤大闸蟹,然后请了3个男画家到家里,吃饱喝足后,她红着脸说:“今天找你们过来,有一个不情之请。”
陆小曼出生在1903年上海孔家弄堂的富裕家庭,母亲吴曼华是江南名门闺秀,精通工笔画,成了女儿最早的绘画启蒙老师。
从小在笔墨纸砚堆里长大的陆小曼展露出惊人天赋,六岁就能用毛笔勾出活灵活现的花鸟。
举家迁居北京后,她被送进当时顶尖的京师女子师范附属小学,放学回家总要趴在母亲膝头学画,临摹宋元名画时连枝头麻雀的绒毛都画得分明。
十五岁进入法国人办的圣心学堂,陆小曼在西洋画课程上如鱼得水。
有次外国使节参观校园,盯着她画的静物油画《秋日果篮》挪不开眼,当场掏出两百法郎买下。
这事儿在京城传开,都说陆家小姐是画坛新秀。
不过她骨子里更爱传统山水,常在宣纸上描摹倪瓒的枯笔淡墨。
十九岁那年,穿着大红嫁衣的陆小曼嫁给了军官王赓。婚礼排场轰动四九城,可蜜月没过完两人就闹别扭。
王赓是西点军校毕业的硬汉,每天雷打不动五点晨跑;陆小曼习惯睡到日上三竿,醒了要喝燕窝羹润嗓子。
有回丈夫带兵出操半月未归,她赌气把卧房墙上挂的结婚照换成自己画的《寒江独钓图》。
在百乐门舞厅旋转的彩灯下,陆小曼认识了诗人徐志摩。
这位穿长衫的才子会陪她通宵跳舞,清晨带她去香山写生。
当徐志摩捧着她在西山画的《红叶题诗》说要私奔时,陆小曼当真把陪嫁的首饰匣子塞进了行李箱。
离婚官司闹得满城风雨那阵,她把自己关在画室里临摹《千里江山图》,笔尖蘸的不是颜料是眼泪。
跟着徐志摩搬到上海后,陆小曼成了霞飞路上的风云人物。
华懋饭店的舞池里,她穿着自己设计的孔雀蓝旗袍,鬓边别着白玉兰,连杜月笙都要排队请她跳舞。
有年冬天她突发奇想,用金粉在洒银宣纸上画《雪夜观梅》,挂在云裳服装公司橱窗里招揽客人,结果整条南京路的阔太太都跑来订同款。
1931年深秋,陆小曼跪在济南白马山空难现场,怀里紧紧抱着从飞机残骸里抢救出来的山水长卷。
这幅耗费半年心血创作的《江山万里图》上,还留着徐志摩生前请胡适题写的跋文。
她把画卷供在画室香案上,转身拜了贺天健为师学山水。
老师立下规矩:每月交五十块大洋学费,刮风下雨都要按时上课。
战乱年代物资紧缺,陆小曼把貂皮大衣当了换画纸。
有年中秋节,她拎着大闸蟹请张大千吃饭,席间铺开自己临摹的《富春山居图》请教笔法。
三个大画家啃着蟹腿看完画,傅抱石当场拍板要收她当师妹。
后来上海筹备出国礼品画,正是这顿蟹宴攒的局,让陆小曼说动了画坛三大巨头义务作画。
解放后组织上安排她住进文史馆宿舍,屋里最值钱的是齐白石送的砚台。
1958年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六十四人的首批画师名单里,陆小曼是十四个女画家之一。
有次陈毅市长来视察,指着她画的《黄山烟云》说:"这画里藏着半部民国史。"
晚年病重住院时,她还惦记着要修改徐志摩全集的手稿。
灰太狼
充满小资情调又有琼瑶小仙女恋爱观的女人,不适合结婚[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