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送给他4两茶叶,他嫌礼物太少了,脸色当时就不好看了

时说历史 2025-05-17 13:28:21

1972年,尼克松访华,毛主席送给他4两茶叶,他嫌礼物太少了,脸色当时就不好看了,甚至私下还抱怨毛主席小气。   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中国与美国之间似乎出现了一些缓和的迹象,而且双方都为此做出了努力,同时,还试图通过乒乓外交,来营造彼此交往良好的氛围。此时的尼克松也想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来开拓中国的市场。   与此同时,那个时期中苏处于冷战时期,这个时期,美国与中国改善关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与苏联对抗的筹码。基于上述的几点,美国在上世纪70年代,尼克松总统决定访问中国。   自从尼克松要来访华,毛主席就开始考虑要不要送他一些礼物。最后毛泽东思来想去,最合适不过的礼物当属武夷山的大红袍了。毛主席为什么要拿茶叶当礼物呢?   我们知道,两国互换礼物,自然是带有本国的文化蕴含和特色的。茶在中国有着非常悠久的文化底蕴,而且赠送茶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也有着和谐、友好以及尊重之意,同时通过茶叶,也表达了送礼者对受礼者的美好祝愿。另外,以茶叶作为礼物,既不会显得非常的贵重,也不会显得拿不出手,因此,首选茶叶,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在毛主席与尼克松见面结束之后,就到了两国互换礼物的环节了,因为再赠送礼物的时候,他们赠送的瓷雕天鹅出现了裂痕,因此一度场面有一些尴尬,不过在美国方面说明原因之后,我们对此也表示理解,毕竟礼物是那种易碎的东西。   美国方面表示,尼克松赠送的天鹅,那可是情国内顶级大师设计并雕刻的,而且一发现破碎,他们就立马联系了大师,而且表示他们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将修复的天鹅重新运送过来。可见,尼克松的这次访华,是带有很大的诚意的。   因为美国的礼物出了这样的纰漏,一时之间尼克松对我国送出去的礼物,并没有过多的去看,但是当这件事情解决之后,尼克松看见中国赠送的礼物,突然之间皱起了眉头,尤其是赠送的4两茶叶。   其实除了茶叶之外,还有精美的刺绣以及一幅嫦娥奔月的画,但是就是这4两茶叶,让尼克松非常的不解。   之所以毛主席会选择茶叶,除了它本身的寓意之外,还有就是武夷山的茶叶非常的金贵。大红袍母株年产量非常低,仅仅只有8量,而这珍贵的4量,就已经是“半个家当”了。另外,武夷山的大红袍其制作的过程相当复杂,就光工序就有10多种。就拿最后一道工序“焙火”来说,12小时就要翻24遍,若是火力没有把握好,茶叶就不耐泡,也不好储存。   尼克松虽然知道大红袍茶叶比较珍贵,但是毕竟自己是千里迢迢来此,而且身为总统,送茶叶会不会有一些太过“廉价”?当尼克松这样想了之后,就越想越气,就在之后参加晚宴的过程中,全程都没有笑脸。   而尼克松脸上的表情,让一向都非常细心的周总理看出了端倪。周总理笑着说:我们是哪里有招待不周的地方吗?   尼克松看见周总理这么的热情,也不好再隐瞒,于是他就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虑。而当周总理听到之后,笑着对尼克松说道:这次采摘的茶叶来自生产茶叶的母树,年产就只有8两,你可知道这4两茶叶,可是中国的半壁江山呀。   另外,这些茶叶别说老百姓不能轻易喝上,就连我们的主席平时都不舍得去喝呀。当尼克松明白这份礼物的珍贵后,他顿时之间觉得自己备受重视,反倒生出了感激之情,而且也体会到礼物的价值连城。   周总理是我国的第一位外交部长,他用他说话的智慧,帮助中国与美国化解了一场误会。而这么多年,周恩来曾多次在外交工作中,利用巧妙的回答,化解了很多的尴尬场面。   随后的几天,尼克松来到中国多处名胜古迹之地参观,还参加了文艺表演,之后尼克松与周恩来前往上海,在上海签订了《中美上海联合公告》,而它的签订,也标志着中美之间的状态,开始走向正常化,之后尼克松从上海回国。   这次尼克松访华,也让他对新中国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也改变了自己对中国的看法。在《中美上海联合公告》中,他们也提及了台湾问题,尼克松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另外,因为尼克松的访华,先后有很多国家,都与中国开始建交,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如今的中美关系处于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态势,虽是如此,但我也相信在未来,两国会站在两国人民的福祉上,还会继续合作,也会通过和平的对话,找到问题的解决办法。

0 阅读:84

猜你喜欢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

时说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