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陈云提议分田到户遭毛主席批评,如今才发现伟人用心良苦。 这时候,陈云

嬿静思悠 2025-05-16 14:55:18

1962年,陈云提议分田到户遭毛主席批评,如今才发现伟人用心良苦。 这时候,陈云同志脑洞大开,根据田家英的“小密探”报告,提出“咱把田分了吧,一户一块”,想让农民兄弟们有干劲,先吃饱肚子再说。可毛主席一听,眉头就皱成了川字,心里琢磨:集体化可是咱社会主义的根啊,一分田,不等于动摇了根基,还容易让领导权旁落,甚至让资本主义趁机钻空子嘛! 陈云这是接地气,想着怎么让农民活下去;而毛主席呢,那是站得高,看得远,心系国家大局。他还担心,国际形势紧张,特别是跟苏联那哥们儿闹翻了,这时候再分田,农村集体不就散了吗?党在农村的影响力可就得大打折扣了。 不过,毛主席虽然严厉批评了陈云,但也不是铁石心肠,他心里清楚眼前的难关也得过,所以留了一手,经济政策还能灵活调整调整。紧接着,安徽小岗村那帮子人自个儿搞起了“分田到户”,效果杠杠的,直接证明了这招儿真管用。毛主席呢,虽然没明着点赞,但心里头慢慢觉得这路子行,给后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铺了路。可倒霉的是,“文化大革命”一闹腾,陈云老爷子又栽了个大跟头,一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才算是东山再起,他那老辣的眼光和脑子,最后还真都应验了。 瞅瞅这段往事,俩大佬虽然站的角度不一样,但心里那点小九九是一样的:都想让国家牛气冲天,老百姓乐呵乐呵。毛主席守着社会主义那条大道,眼睛紧盯着政治方向;陈云呢,一门心思钻研怎么让经济嗖嗖往上涨,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舒坦。这俩人,表面上看好像唱对台戏,其实啊,那是各有各的好,正好能凑一桌麻将。如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搞得风生水起,不光说明陈云有先见之明,也证明了毛主席死守社会主义原则的高瞻远瞩。这段历史,说白了,就是教咱们怎么在理想和现实中间找个平衡点,这才是最值钱的学问呢!

0 阅读:266

猜你喜欢

嬿静思悠

嬿静思悠

嬿静思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