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甘肃一男孩上课从来不听讲,天天熬夜打游戏,然而高考却考出了690的高分,还被北大录取,他到底有什么诀窍?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6年夏天,甘肃兰州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一位高三学生胡明源,以690分的高考成绩成为全省理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录取。 这个消息一出,不只是他的家人和老师感到意外,很多人也很难把他和“高考状元”这四个字联系起来。 原因很简单,他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优等生,平时不怎么听课,上课容易打瞌睡,假期常常熬夜打游戏,还特别偏科,语文成绩长期拉胯。 在学校里,胡明源并不被看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老师布置作业经常应付了事,课堂笔记也不完整,他的生活里有很多兴趣爱好,比如踢球、看武侠小说、玩网络游戏,几乎没有一天不沉浸在这些事情里。 他的父亲是一名英语老师,对他的散漫早就习惯了,也曾试图纠正,但并没有太大效果,整个初中和高中前半段,胡明源的成绩很不稳定,时好时坏,很难让人把他当作重点培养对象。 虽然在多数科目上他都不上心,但他对数学一直保持着特别的兴趣,他喜欢钻研难题,不满足于课本内容,也不追求题海战术,高中之后,他开始关注数学竞赛,经常一个人在寝室研究竞赛题目。 有时候他会为了搞懂一道题目熬到深夜,第二天在课堂上顶着黑眼圈继续打瞌睡,他的学习方式和同龄人完全不同,也因此一开始并没有被老师认可。 直到高二那年,他在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拿到了一枚银牌,这个成绩改变了很多人的看法,也改变了他自己的看法。 拿到奖牌以后,胡明源开始意识到,自己在数学上确实有一些优势,但想靠这一点上大学还不够,他开始主动调整学习重心,把更多时间花在物理、化学和英语上,尝试把自己的短板补上。 虽然他对语文始终提不起兴趣,但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必须把其他科目拉上来,才有可能冲击顶尖高校。 他的父亲并没有强迫他彻底放弃游戏,而是和他约定每周固定时间玩,时间到了必须停下来,这个规则让胡明源慢慢建立起时间管理的意识,也学会了怎么在娱乐和学习之间保持平衡。 他做题的方式也不一样,别的同学靠大量刷题去记住套路,他更喜欢研究题目的本质,找到突破口之后,能够举一反三,他常说,做题就像打游戏,不是靠硬拼,而是靠找路子。 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二十道难题,他并没有逐一解答,而是通过分析前三道题的规律,归纳出通解方法,再用不同角度去验证思路,最后用三种不同的方式把所有题目做完,老师看到他的解答后很惊讶,觉得这孩子的理解力确实不一般。 高考前的最后一个学期,他的成绩逐步稳定,虽然没有在年级里拿过第一,但每一科都在进步,考试当天他没有特别紧张,照常作息,考完以后也没抱太大希望。 成绩公布那天,他才知道自己考了690分,其中数学147,英语145,理综290,唯独语文只有108分。 他自己对这个结果很满意,也觉得是对他努力的一种肯定,后来清华大学和北大都来争取他,他最后选择了北大数学科学学院,因为他更喜欢数学,早在参加北大夏令营时就已经下定决心。 胡明源的经历告诉人们,不听课、不刷题、不按部就班,并不等于失败,他没有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没有被传统教育方式束缚住,他在兴趣中找到了方向,在失败中找到了方法,在生活中学会了管理时间。 他的成功不是靠运气,更不是突然爆发,而是长期积累和自我调整的结果,他用自己的方式走出了属于自己的一条路。 如今他已经在北京大学继续深造,继续在数学的世界里前行,而那个曾经被老师批评、父母担心的“游戏少年”,正一步一步地靠近他的目标。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央广网——甘肃高考理科状元:从年级百名逆袭第一
高中对于普通孩子而言,高考要是能考到500分,就相当优秀了!高考满分是750分
【1评论】【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