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新四军一名参谋带着两名伤员打游击,3个人只有一条枪,令人惊讶的是,仅

如梦菲记 2025-05-17 10:46:15

1941年,新四军一名参谋带着两名伤员打游击,3个人只有一条枪,令人惊讶的是,仅用4年时间,这名参谋就将队伍扩充了百倍,壮大到800多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41年初,皖南战火正紧,新四军在突围中遭遇重创,大批战士阵亡,刘奎作为一名军部参谋,在突围失败后,带着两名重伤战士黄诚和李建春退入深山。   他们手中只有一支汉阳造步枪,子弹不足十发,三人身陷密林之中,前有围追,后无援军,生死难料。   他们白天隐蔽在山洞中,夜间摸黑下山找水挖野菜,由于缺医少药,两名伤员的伤口化脓发炎,发高烧的情况经常出现,刘奎用树皮和野草做成绷带,煮草药给战友退烧。   在一次寻找食物时,他发现一家农户正在挑水,便上前搭手,帮忙干活,换来一碗红薯稀饭。   从那天起,他每天帮不同人家干活,挑水、砍柴、修篱笆,只求一点吃的,他不说太多话,干活干净利落,渐渐地,附近村民开始认识这个面色黝黑、沉默寡言的年轻人。   有一天,邻村传来日军烧村消息,几名老人和小孩逃了出来,刘奎不顾危险赶过去,帮他们收尸掩埋,修整房屋,还留在村里守了几晚,事情传开后,村民开始信任他。   有些年轻人主动上山帮忙送饭,有三名村民表示愿意加入,三人带来了两把旧土枪和一根打猎用的长矛,就这样,刘奎的队伍从三人扩充为六人,但武器还是只有一支能打准的枪。   刘奎带着新队员绕行几座山,联系到一位熟人,通过他找到了皖南地下党县委书记胡明,胡书记了解情况后,派来十名地下党员,还送来两支缴获的日式三八大盖步枪和一些子弹。   刘奎重新编队,设立岗哨,分配任务,教新战士如何躲避巡逻和使用武器,几天后,他们得到情报:庙首镇伪乡公所警力松散,守备不严。   刘奎乔装成伪警,带着两名会日语的同志装成翻译,大摇大摆走进公所,他们先控制了值班室,其余队员趁乱突入,十分钟内拿下整个据点,缴获十四支步枪、三支手枪和三百多发子弹。   这次战斗让队伍士气大振,也让敌人开始警觉,三天后,日军和伪军包围了他们藏身的山谷,刘奎命令队伍分散撤退,自己带四人殿后。   他们躲进一个水塘,用芦苇杆呼吸,直到夜幕降临才从水中爬出,浑身湿透,但成功逃脱,敌人搜索未果,只得撤回。   随着队伍不断发展,内部也出现了问题,1942年春,一名新加入的成员向敌人泄密,刘奎在外出侦察时中伏,中弹两次,肩膀和大腿受伤,他强忍疼痛,跳下三十多米的悬崖,被一根树枝挂住保住性命。   队员找到他时,他已昏迷多时,伤重不能行走,他躺在山洞中用树汁写下战术要点,修正战斗计划,指挥行动不曾中断。   武器始终是最大的问题,他带领队员将村民的犁头打造成大刀,把竹竿削尖做成投枪,村里老铁匠教他们打磨刀片,还做了简易防弹衣。   敌人再来扫荡时,刘奎组织村民提前转移,把粮食藏进山洞,水井盖上腐叶,拆掉灶台,敌人抓不到人、也抢不到东西,只得灰溜溜撤退。   战斗次数多了,队伍也越来越大,每次出击前,刘奎都派出多路侦察,战斗中埋伏多重,打完就撤,从不在同一地待过一夜,村民见队伍能打仗、能保护人,也愿意出人出力。   到1943年底,游击队已发展到二百人,有自制的长矛、缴获的步枪,还有人拿着日军遗弃的刺刀上战场。   战术不断完善,组织日趋成熟,1944年,游击队已经能主动出击,袭扰敌据点,切断敌运输线。   百姓称刘奎是“山中狐狸”,敌人出动大队人马也难以捉到他,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这支最初只有三人一枪的小队,已壮大为八百多人的抗日力量,成为皖南地区一支重要的抗战武装。   这支队伍的成长,靠的是一步一个脚印,靠的是信任、群众、智慧和坚强,没有戏剧性的奇迹,有的只是一场场艰难的坚持,他们走过最难的四年,也为胜利铺平了一段最硬的路。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息来源:黄山先锋网——“打不死的刘奎”让敌人闻风丧胆

0 阅读:68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