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管道为什么不经过蒙古? 2022年2月,随着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多国迅速切断了

酸酸甜甜小苏 2025-05-06 13:39:09

中俄管道为什么不经过蒙古? 2022年2月,随着俄乌冲突爆发,欧洲多国迅速切断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一场全球能源格局的大重组就此拉开序幕。作为能源出口大国,俄罗斯一夜之间失去了其最大的天然气市场,普京政府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东方。而这一转向,恰恰与中国日益增长的天然气需求形成了互补。 那是在2019年底,中俄双方共同见证了"西伯利亚力量"天然气管道的正式通气仪式。谁也没想到,这条起初只是两国能源合作版图上的一部分的管道,几年后会成为俄罗斯能源出口的生命线。去年12月1日,这条管道对华年输气能力已提前达到合同规定的380亿立方米,创下了历史新高。 "中国进口商对俄罗斯液化天然气的兴趣非常浓厚。"今年4月,中国驻俄罗斯大使张汉晖在欧亚石油天然气论坛上如是说道。他预测,俄罗斯在2025年的对华供气量必然会有显著增长。但问题也随之而来——现有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已经满负荷运转,如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就在这样的背景下,俄罗斯积极推动新建"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的计划。为此,俄方提出了三条可能的路线:中俄直通、经蒙古过境以及经哈萨克斯坦过境。表面上看,这只是一个技术选择问题,但深入分析就会发现,这背后是一场涉及多国利益的复杂博弈。 俄罗斯的战略意图很明显。通过经哈萨克斯坦的新管道方案,俄方不仅希望每年向中国输送350亿立方米天然气,还计划另外供应100亿立方米给哈萨克斯坦东北部地区。这一方案背后,既有拓展中国能源市场的经济考量,也有加强对传统盟友哈萨克斯坦控制的政治动机。 然而,中方的计算却与俄罗斯不同。哈萨克斯坦境内已有一条输送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管道,同时也承担着将中国西部天然气运往东部的任务。这条管道已经超载,再增加俄罗斯天然气的输送任务既不现实,也不经济。正如张汉晖大使所言,新建一条经哈萨克斯坦的管道投资成本过高,对中方而言并不划算。 2025年初,就在蒙古国副总理赛阿姆尔赛汗透露"西伯利亚力量2号"环评将于三季度完成的消息传出后,乌兰巴托街头已经开始流传这一消息。对于这个只有330万人口、GDP不足200亿美元的内陆国家来说,这条可能途经本国的天然气管道无异于一座金矿。 数据显示,一旦管道过境蒙古,这个国家每年将获得至少10亿美元的过境费。对于年财政收入仅90亿美元的蒙古政府而言,这笔收入几乎相当于其全年财政收入的九分之一。正因如此,蒙古方面对项目的态度异常积极,从2022年1月项目可行性研究获批,到当年完成工程勘探工作,蒙古政府展现出了罕见的行政效率。 "管道建设期间预计能创造12000个就业岗位,正式运营后,可提供1000个以上的稳定工作岗位。"赛阿姆尔赛汗在向蒙古国会汇报时如此强调。在一个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国家,这些就业机会意味着数万家庭的生计改善。更不用说,项目建成后还将吸引更多外国直接投资,推动蒙古国的整体经济发展。 然而,就在蒙古人对这条管道寄予厚望之际,中俄两国的决策者却不得不考虑一个日益明显的风险——蒙古国的地缘政治立场正在微妙变化。过去几年,美国通过各种手段加强了对蒙古国的拉拢,特别是在稀土、矿产资源等战略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入。 更令人担忧的是,蒙古国内部正在出现所谓的"去俄罗斯化"趋势。作为前苏联卫星国,蒙古长期以来在文化、教育和意识形态上深受俄罗斯影响。但近年来,这种影响正在减弱,取而代之的是西方价值观的渗透。这种变化可能会在未来影响蒙古国对俄罗斯的态度,进而对中俄能源合作构成潜在威胁。 从中国的战略角度看,能源供应多元化与安全是首要考量。多年来,中国一直致力于减少对单一能源供应渠道的依赖。土库曼斯坦通过哈萨克斯坦输送天然气到中国的管道、海上液化天然气运输线路,以及与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力量"管道,共同构成了中国天然气供应的多元网络。

0 阅读:34
酸酸甜甜小苏

酸酸甜甜小苏

酸酸甜甜小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