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官王庚听闻妻子陆小曼和好友徐志摩有私情后,把腰间的手枪往桌子上一扔,问陆小曼:“是不是真的?”陆小曼心生恐惧,忐忑地点点头说:“我要和你离婚。” 陆小曼出生于上海的名门望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成长为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性。 然而,在这个光鲜亮丽的外表下,却隐藏着一段令人唏嘘的人生经历。 陆小曼的家族在晚清时期就已经声名显赫,她的爷爷曾是朝议大夫,因战乱而举家迁至上海。 她的父亲陆定,年轻时考取举人,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曾在财政部担任要职,后弃政从商,成为一名银行家。 她的母亲也出身名门,家学渊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陆小曼自幼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为她日后的才华奠定了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陆小曼渐渐出落得亭亭玉立。 她不仅拥有倾国倾城的美貌,更有着诗画双绝的才华。 她能诗善画,舞姿曼妙,举止得体,很快成为北平交际场上的一颗明珠。 在舞会上,她总是舞池中最耀眼的存在,吸引着无数男性的目光。 陆小曼的美貌和才华,连著名学者胡适都为之倾倒。他曾给予陆小曼很高的评价,称赞她是"北平城内不得不看的一道风景"。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能得到胡适这样的评价,足以说明陆小曼的非凡魅力。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却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 在她19岁那年,父母为她定下了婚约,要她嫁给王庚。这个决定,改变了陆小曼的一生。 二人结婚的一个午后,王庚刚从外面回到家中。 作为五省联军总司令部的参谋长,他习惯了腰间别着手枪。 可就在这一天,他听到了一个令他怒火中烧的消息——妻子陆小曼竟然和好友徐志摩有了私情。 王庚当即找到陆小曼,把腰间的手枪重重地往桌子上一扔,质问道:"我听说你和徐志摩的事情,是真的吗?" 陆小曼被丈夫的怒气吓得浑身发抖,半晌才忐忑地点了点头,说道:"我……我想和你离婚……" 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生怕王庚一怒之下做出什么过激的举动。 毕竟他是位军人,又是五省联军的高级将领,谁也不敢小觑他的威严。 然而令所有人意外的是,王庚并没有把枪口对准任何人,而是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开口:"我尊重你的选择。既然你和徐志摩情投意合,我祝福你们以后能够幸福美满。离婚手续我会尽快办妥,不会为难你们。" 王庚的冷静和大度令在场所有人都倍感意外,要知道,作为军人,王庚向来严肃刚正,对背叛更是深恶痛绝。 可是面对妻子和好友的私情,他竟能如此平和地接受,放手成全,实在是令人钦佩。 徐志摩的朋友们原本还在为他的安危担忧,生怕王庚会在盛怒之下对他不利,可没想到王庚非但没有难为他,反而表示祝福,让人实在难以相信这是一个被妻子背叛的男人能说出的话。 很快,徐志摩和陆小曼的婚礼日期定了下来。 婚礼前一天,王庚收到了两人的结婚请柬。 看着那张烫金的请柬,王庚心中五味杂陈。一想到昔日恩爱的妻子就要嫁与他人,他的心情难免有些低落。 但转念一想,陆小曼既然已经选择了徐志摩,他又何必强求呢?既然无法挽回这段感情,那就祝福他们吧。 婚礼当天,王庚没有出席,只是托人送去了一份厚重的贺礼,表达了他的祝福之情。 新人们见他并未亲临,难免有些失望,但也能理解他此时此刻的心情。 毕竟,亲眼目睹前妻与别人成婚,对任何一个男人来说都是一种折磨。王庚不愿参加婚礼,是他在维护自己最后的尊严。 婚后不久,夫妻二人搬入了上海的一处豪华洋房。 这座三层洋房,装修奢华,设施齐全。一层是供夫妻二人会客的客厅,二层是他们的卧室,三层则是徐志摩专门为陆小曼设置的吸烟区和书斋。 为了让妻子生活得更加舒适,徐志摩还特意为她聘请了两名佣人。 然而,从小在富贵家庭长大的陆小曼,却不是一般佣人能伺候得了的。仅仅一年时间,她就更换了18名佣人,可见其生活之奢靡。 除此之外,陆小曼还聘请了专职司机和私人医生,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开支,让徐志摩备感压力。 为了维持妻子的奢侈生活,徐志摩不得不更加努力地工作。 他先后在光华大学、东吴大学、大夏大学、上海法学院、南京中央大学五所学校任教,奔波劳碌,疲于奔命。 然而,即便如此,他的收入依然无法满足陆小曼的开销。 无奈之下,徐志摩只能一次次地接受好友、陆小曼的私人医生翁瑞午的经济资助。 生活的重担,加上夫妻二人性格和生活方式的差异,渐渐地在他们之间划下了鸿沟。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感情也日渐疏远。 与此同时,陆小曼的健康问题也日益严重。 她患有严重的胃病,疼痛发作时常常昏厥不醒。在私人医生翁瑞午的建议下,她开始吸食鸦片以缓解病痛。 然而,鸦片不仅没能治愈她的病痛,反而让她渐渐堕入了颓废和绝望的深渊。 婚礼结束后,王庚的生活渐渐恢复了平静。 他一门心思扑在事业上,再也没有成家的打算。朋友们都劝他再找一个伴侣,他却总是笑笑说:"我这辈子最爱的女人已经嫁作他人妇了,我就不再祸害别的女子了。" 言语之间,满是惆怅与无奈。
军官王庚听闻妻子陆小曼和好友徐志摩有私情后,把腰间的手枪往桌子上一扔,问陆小曼:
从南谈历史啊
2024-12-19 17:44:50
0
阅读: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