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一名男子,不幸突发急性脑梗,生命岌岌可危,独自一人无人照料。一位年轻人得知消息后,从900公里外的陕西奔赴而来。他坚定地承诺:“只要好友还在人世一天,他就会尽心照顾一天!” (信源:大风新闻2024年1月16日,关于河南小伙无依无靠突发脑梗,陕西好兄弟900公里外赶来精心照料) 横贯九百公里的征程,榆林到开封,柯申瑜对这往返次数早已模糊,2023年冬夜,他急匆匆踏上这一程,心中仅抱定一个决心。 一定要快点见到徐海涛,那时的徐海涛,正躺在开封市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谁也没想到,这个常年致力于公益事业的36岁男子,会在家中突发脑梗。 二十多个钟头的昏迷,柯申瑜伫立在病榻旁,注视着那插满管子、意识全无的挚友,内心波涛汹涌。 往事的碎片在脑海中不断闪现,八年前,他们在网络公益平台上初识,那时的他正处于人生低谷,是好友的鼓励支持,让他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信心。 两年前的一场公益聚会,他和对方相识,好友那和善且热忱的微笑,让他难以忘怀,而好友本就命运多舛。 徐海涛 22 岁那年,母亲因癌症离世,四年之后,父亲也因病故去,给他徒留了累累的债务。 独自一人赴开封谋生的他,生活何其艰难,他仍坚守善行,通过公益活动向社会献出一份心意。 现在这个曾经帮助过无数人的善良男子,却躺在病床上无法动弹,申柯瑜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意外的决定,放下自己的玩具店生意,留在医院照顾好友。 对一个从未照顾过病人的年轻人来说,意味着巨大的挑战,但他选择了坚持,他把行李从酒店搬到了医院,开始了一段不分昼夜的照护生活。 从最基础的翻身、换尿垫,到喂药喂食,每一项护理技能,都是他在实践中摸索学习,病房里的其他家属,成了他的“老师”,耐心地教着他各种照顾技巧。 医院里的日子,总是从破晓时分开始,清晨五点,当其他病室尚在酣睡,柯申瑜已开始为好友忙碌新一天的序幕。 看似平凡的日常,对脑梗患者却是耐心的考验,他必须在六点半前,将轮椅推到大厅排队,获得理想的锻炼时机。 康复训练是一场持久战,每一个进步都来之不易,申柯瑜像一个专业的私人教练,不厌其烦地陪伴、鼓励、协助。 他还学会了判断好友的身体状况,知道什么时候该坚持,什么时候该让他休息,夜晚的医院走廊总是特别安静。 打开折叠床的申柯瑜,躺在潮湿的空气中,听着各种仪器发出的规律声响,这样的日子持续了近半年,他只在父亲生日时短暂回家两天。 期间也曾动摇过,在照顾的第24天,甚至买了回家的车票,但当真的坐上车,脑海中全是好友孤独躺在病床的画面,他在下一站就又折返回了医院。 坚持迎来了回报,好友的状况逐渐好转,从一开始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到现在能够简单对话、自主站立。 2024年的1月,一个值得刻骨铭心的日子,因他的不辍付出,康复之路终现曙光。 同病房的人都以为他们是亲兄弟,得知只是朋友关系时,无不为之动容,有护士感叹说,现在连亲兄弟,都未必能做到这样细致的照顾。 但在他看来,每当看到徐海涛康复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他的内心就会涌起一种,难以言说的欣慰。 申柯瑜的父母通过网络得知了儿子的举动,让人意外的是,他们不但没有责备,反而表达了支持,申母更是给徐海涛发来暖心的信息,称他为儿子。 这让不能言语的徐海涛,感动得泪流满面,可这个世界总不缺少质疑的声音,有人说申柯瑜是在作秀,有人揣测他别有用心。 所有的议论,申柯瑜都选择了沉默,他知道真诚无需辩解,执着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他获得了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奖金只有五千元,但这份认可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力量。 照顾的过程中,申柯瑜也在不断成长,他学会了如何与医护人员有效沟通,掌握了各种护理知识,更重要的是,他对生命和友情有了新的认识。 这对好友的故事还在继续,徐海涛曾经帮助过很多人,现在轮到别人帮助他了,当地的公益组织、热心网友纷纷伸出援手,通过各种方式为他筹集医疗费用。 爱的接力让人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申柯瑜说等好友涛康复了,要带他回榆林吃正宗的小吃,简单的承诺,包含着对未来的期待,也寄托着一份真挚的情谊。 普通的病房里,没有血缘的羁绊,而是善意与善意的相遇,这不是刻意的付出,而是发自内心的守护。 相信只要坚持下去,总有一天,好友能重新站起来,继续他的公益事业,而这九百公里的距离,将永远连接着两颗相知相惜的心。[兔子]
2023年,河南一名男子,不幸突发急性脑梗,生命岌岌可危,独自一人无人照料。一位
事友看过
2024-10-12 12:37:16
0
阅读: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