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一居民趁假期前,将车停在营业厅的公共车位上,假期回来取车时,却发现爱车不翼而飞,原停车位上已有他人车辆。焦急万分的车主四处寻找,才得知车辆被城管部门拖走,男子把事情发到了网上,但本来是为大众利益拖走的车,执法部门还是被一些网友喷。 (信源:封面新闻2024年10月9日,关于交警拖走正规停放车辆?甘肃张掖警方通报:系接到该车长时停放举报,已与当事人沟通) 国庆长假,刘先生本带着愉悦归来,一个普通的停车事件,却搅乱了他假日,最后一天的美好,陷入糟糕的局面。 更让他想不到的是,这个停车位,竟成了他与交警博弈的战场,9月30日刘先生驾车,来到甘肃张掖甘州区的一条街道上. 在西大街的一处移动通信服务点门前,他注意到了一个无人问津的免费停车位,划有标准的停车线,所以他心想何乐而不为,将车辆安稳地停在了该处。 到了10月7日,刘先生假期过得愉悦丰富,也返回了家乡,就前往先前停车的地点,掏出了车钥匙的他,满心期待着返回家中。 却发现云本停车的位子上,停靠的已不是他的车辆,而是一辆完全陌生的轿车,他一时间怀疑,自己记错了泊车地点,在邻近区域来回搜寻,依旧不见爱车踪影。 寻遍了周围所有可能的角落,他的车彷佛消失在空气中,他开始忐忑不安,难道是自己的爱车遭窃了? 没办法的他只能是报了警,期盼警方能助他追回失车,同时他也联系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询问有无自己的车辆被拖走的记录。 当警察向他确认,他的车辆的确被相关部门拖移走时,他感到震惊不已,自己的车稳稳当当地停在了位上,没有违反任何规定,怎可能会被拖呢? 带着狐疑,他拨通了交通警察队的联系电话,试图询问拖车的原因,接电话的值班人员的回答却让他大为震惊:“这是上面的指令。” 对他的质疑,交警没作出过多的解释,只是指示他前往对应的部门处理,这让他感到极度的愤怒和委屈。 心怀不满的刘先生将事发到了网上,希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众多网友认为,刘先生停车没违法,交警的做法欠妥,侵犯了车主的合法权益。 一时间相关部门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承受了不小的压力,而在这事愈演愈烈时,交警部门发布了一份情况说明。 说明中表示,刘先生所述的停车时间,与事实不符,监控视频显示,他的车辆从9月12日开始,就一直停放在该车位上。 直到10月1日,因多次接到群众投诉,交警才将它拖离,实际上车辆停了整整19天。 工作人员指出李先生的车辆停放的地方,原是电信营业厅为方便客户,特别设置的临时停车区域,长时间霸占此区域,妨碍了他人的正常停车,也背离了设置该停车带的原本意图。 对接连不断的投诉,他们只能将长期占用车位的车辆拖走,执法部门的公告并没平息公众的争议,反倒让这件事再次成为焦点。 站在李先生一方的网友们提出,不管车辆停放多长时间,执法人员都应当先予以通知,而不是直接将车拖走。 而那些赞同执法人员行动的认为,本来就是不应该的,拖车行为是合理合法的,双方在网络上激烈辩论,各执一词。 争议的背后,也凸显出相关法律规定的模糊性,因为交管部门确实有权,对占用公共停车位的车辆,进行处罚和拖离。 但具体到实施层面,如何认定占用,多长时间算长期,执法的尺度在哪里? 事件中的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的解说不够充分,缺乏了沟通,给人留下了独断的印象。 要是在拖车前未通知车主,事后也没给出满意的解释,从整个事件的发展来看,由于缺乏有效的沟通,车主与执法人员之间的关系紧张升级。 执法须严格依循法律法规,捍卫公正正义,但在这过程中,彰显温度,会让执法合法又合情,实现真正的公平善治。 说明占用公共停车位的情况,或许就不会有一系列的后续,而车主若能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换位思考自己长期占用车位,给他人带来的不便,不只是一种公德,更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只有通过双向交流,诚恳的面对,才能消除误解和敌意,实现双方理解和共赢的局面。 公共资源需要每个人去呵护,公德意识需要每个人去培养,每一个看似普通的矛盾背后,其实都藏着改进治理,完善法治的机遇。[兔子]
张掖,一居民趁假期前,将车停在营业厅的公共车位上,假期回来取车时,却发现爱车不翼
事友看过
2024-10-11 15:45:1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