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至深!内蒙古一光棍收养两个月大男婴,含辛茹苦把他养大,40年后,男孩当上了武警上校军官,扭头第一件事就是找到领导,我父亲年龄大了在家无人照顾,我必须带着他上班!网友:孝顺父母,人生之大义也! (信源:人民资讯2022年2月15日 ,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上校让人动容……) 老董(化名)的一生可以用苦难二字来概括,他出生在内蒙古一个贫困的小村落,从小就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日子。 好不容易长大成家,妻子不仅改嫁他人孩子也因病夭折,唯一的亲人就是年迈多病的母亲。 没有文化没有技能的他,只能做一些体力活挣钱,有时甚至连母亲的医药费都拿不出来。 1979年的一个雨夜,老董的邻居夫妇又生下了一个孩子,他们实在是没有钱在养一个孩子,便想偷偷把孩子遗弃。 善良的老董得知此事后,内心非常不忍,他想到自己失去骨肉的痛苦,不愿这个婴儿重蹈覆辙。 最终他下定决心要收养这个孩子,他给孩子取名董永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孩子能平安长大。 收养董永在后,老董面临着更大的生存压力,仅维持自己已经捉襟见肘,何况还要抚养一个孩子。 为了给孩子一个活下去的机会,他四处求助卖掉了家中仅有的一头老母牛,换取了一点奶粉钱。 他求人帮忙,请来奶娘为孩子喂奶,把仅有的口粮都让给了孩子。 就这样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孩子一天天的茁壮成长,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上学成了新的难题。 老董知道只有读书孩子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可是他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为继,哪里还有钱供孩子读书? 无奈之下,他只能四处借钱,好歹让孩子能踏进校门,每天送孩子上学,老董总会叮嘱他:"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要比爸爸强。 董永在非常的懂事了在学习上他从不让父亲操心,老董虽然文化不高,却深知教育的重要性。 等董永在中学时,他更是省吃俭用,把家里仅有的粮食都留给儿子,自己常常吃得晚吃得少,有时饿了就啃几口干馒头充饥。 老董的辛劳董永在都看在眼里,他暗自发誓,一定要用优异的成绩回报父亲。 高中三年,董永在省吃俭用靠奖学金勉强度日,每到周末回家父亲都会将干粮装到塑料袋里,让他带到学校吃, 在同学香甜的米饭面前,董永在只能掰一块干巴巴的馒头,蘸点凉水咽下肚。 煎熬的日子一天天过去,董永在凭着惊人的毅力,最终如愿考上了大学。 他微笑着把录取通知书交到父亲手中,老董颤抖着双手接过,泪水夺眶而出。 父子俩紧紧相拥泣不成声,雨过天晴的人生进入大学校园,董永在的人生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虽然家庭贫寒但他没有自卑,而是更加奋发图强,他一边勤工俭学挣钱贴补家用,一边刻苦学习力争上游。 四年的努力让他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荣幸地被保送为研究生。 研究生毕业后,他没有选择安逸的工作,而是毅然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军人。 在部队,董永在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无论是军事训练还是政治学习,他都勤学苦练,出类拔萃。 凭借过硬的个人素质和出众的工作能力,他多次在比武竞赛、演习演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两次荣立三等功。 仅仅几年时间,他就从一名普通士兵,晋升为武警某部的一名上校军官。 当他站在领奖台上,佩戴着闪闪发光的勋章时,他脑海中浮现的,是父亲佝偻的身影和满是皱纹的脸庞。 功成名就后,他知道,没有父亲的养育之恩,就没有他的今天。 于是,他买了机票飞回阔别已久的家乡,当他走进家门,望着儿子身着笔挺的军装,胸前的勋章熠熠生辉,老董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从那天起,董永在就把父亲接到了部队所在地,本来老董有些担心自己会耽误儿子的工作,但董永在丝毫不在意。 他对领导说:这是我的父亲我想照顾他,我保证一定不耽误工作。 从此董永在白天工作,晚上回家照顾父亲的饮食起居,他亲自下厨,变着花样做可口的饭菜。 他陪父亲聊天解闷带他四处散心,他给父亲请最好的医生,配最好的药。 在儿子无微不至的关怀下,昔日饱经沧桑的老董,脸上重新焕发出久违的笑容。 董永在的感人事迹,很快在部队传为佳话,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孝子好儿子。 他常对战友们说父母的恩情,比天高、比海深,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多多回报啊! 转眼间老董已是古稀之年,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窗棂,他都会笑着醒来。 父子俩的故事,给世人留下了太多感动和启示,他们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演绎了亲情的真谛,诠释了人性的光辉。 血缘并非亲情的唯一维系,唯有心灵的交融,方能穿越时空的阻隔,抵达永恒。 天下没有无私的父爱,也没有不懂感恩的儿女,董永在用行动诠释百善孝为先的道理,让孝心不再稀缺,让大爱永驻人间。[害羞]
感人至深!内蒙古一光棍收养两个月大男婴,含辛茹苦把他养大,40年后,男孩当上了武
事友看过
2024-10-10 12:43: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