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女子发现自己车位被占,联系车主遭全家到场辱骂,报警后,对方事后反称老人因吵架住院,向她索赔20万。女子觉得自己理亏,拒绝了回去,对方却将她告上了法庭。 (信源:昆明广播电视台小6帮忙2024年5月17日,关于自家购买的车位被霸占,车位主人叫对方来挪车,谁知一言不合起了争执) 王女士是一名上班族,她在单位附近的一个小区购买了一处房产,并配有一个私人车位,这个车位是她的合法财产,有不动产权证为证。 平日里的时候,王女士下班后都会把爱车停在这个车位上,2024年的5月的一个晚上,王女士加班到很晚才下班。 她第一时间联系了小区物业,希望他们能够帮忙联系车主,请对方尽快挪车,物业工作人员调取了信息,告知王女士车主姓魏,是小区的一位住户。 他们提供了魏先生的联系电话,王女士拨打了魏先生的电话,希望对方能够尽快挪走车辆,电话那头的魏先生声称自己正在朋友家吃饭,一时半会儿回不去,让王女士再等等。 无奈的王女士,只能继续等待,十几分钟过去了,魏对方的车还是不动,王女士又打了一个电话,语气难免有些不耐烦。 又过了大概十分钟,对方一家人才来到了停车场,让她没想到的是,魏先生带着妻子不说,还带着年迈的父母和年幼的孩子,可谓是倾巢出动。 对方的父亲,也就是老魏先生,一上来就对她破口大骂,他指责王女士不通情理,为了一个车位就斤斤计较,魏先生的妻子也不甘示弱,声称王女士没有素质。 眼看着场面一发不可收拾,王女士担心事态进一步恶化,就拨打了110报警。 在了解情况后,警察要求魏先生立即挪走车辆,因为车位明显属于王女士,魏先生一家虽不情愿,但在警察的要求下还是挪走了车。 临走时,老魏先生还恶狠狠地瞪了王女士一眼,似乎把这件事情记在了心里,让王女士没想到的是,这场车位风波还没有结束。 当日稍晚时分,她接到了魏先生打来的电话,电话里的魏先生声称他的父亲,与王女士争执后,情绪非常激动,导致原本就有的心脏病突然发作,现在正在医院抢救。 认为父亲的病情就是被王女士气出来的,他要求王女士为此承担责任,支付高达20万元的医疗费用,王女士听后简直惊呆了,她怎么也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种地步。 面对魏先生的天价索赔,王女士断然拒绝,她认为自己没有任何过错,魏先生的要求完全是无理取闹。 没几日王女士竟收到法院传票,原来魏先生已将她诉至法庭,责令其赔偿各项损失。 法庭上的魏先生的律师声称,王女士在争执过程中情绪激动,言语刺激老魏先生,导致病情加重,因所以要对此次住院承担责任。 车位是王女士合法购买的,她有权要求他人不得占用,当时是魏先生一家率先辱骂她在先,不得已她予以回应。 法官在仔细审理此案后认为,魏先生占用王女士的合法车位,确实构成了侵权行为,但王女士在处理此事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不当。 虽魏先生一家人是辱骂在先,但王女士的言语,也对老魏先生的情绪产生了一定刺激,间接影响了其病情。 法院判决王女士承担5%的责任,赔偿魏先生1万元,这起案件很多业主都为王女士叫屈,认为法院的判决有失公允。 在他们看来,王女士不过是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却反而成了被告,这让人有一种"恶人先告状"的感觉。 但也有一些业主认为,王女士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也有些情绪化,如果能更加冷静、理性一些,或许就不会演变成诉讼了。 在这场纷争中,每一个人似乎都有自己的理,但这些理的背后,是对他人利益的漠视,是对公共规则的无视。 当人们习惯于用私理对抗公理时,冲突便不可避免,在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固然要勇于维权,但在维权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方式和分寸。 过于情绪化的对抗,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可能让事态进一步恶化,或许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从一件小事做起,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以理性、友善的方式面对纷争。 用“向善”的力量化解对立,用"法治"的精神捍卫正义,我们的生活才能免于车位之争的困扰,我们的社会才能走向更加文明、有序的未来。 车位的供不应求,让车位的价值不断上涨,一个车位动辄几十万,对很多普通家庭而言,车位的价格甚至可以与一套房子相媲美。 价值不菲,却常常面临各种纷争私人车位的产权界定模糊,时常引发争议,不少业主为了自身利益,罔顾公共秩序,肆意占用他人车位,甚至出租、转卖车位。 纠纷频发既有车位资源稀缺客观原因,也反映出一些人公德意识淡薄,法律意识缺乏这一主观问题。 一些小区为了节省空间,将私人车位设置在公共通道上,导致车位权属不明,有的小区则在规划之初没有预留足够的公共停车位,让许多没有私人车位的业主,不得不挤占他人车位或违规停车。[兔子]
云南昆明,女子发现自己车位被占,联系车主遭全家到场辱骂,报警后,对方事后反称老人
事友看过
2024-10-09 13:44: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