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大了?广东一对夫妻,包子铺营业第 一天刚卖了36块钱,却被市场局被罚交了50000元。说是馒头里的添加剂超 标。老 板娘哭坐在地不服,不认为自家馒头有问题,于是将市场局诉至法庭,法庭的判决结果却让人意想不到……
刘大海和妻子王红梅,带着家里所 有的积蓄,怀揣着为儿子筹备婚房的梦想,决定离开熟悉的乡村 ,去城里发展。他们原本是安于现状的人,但儿子的婚事让他们感到了前 所未有的紧迫感。 刘大海曾在村 口开过包子铺,他的包子和馒头味道不错,但村 里的花费能力有限,蕞终不得不关门。来到城里,夫妻俩决定重操旧业,希望在更大的市场中找到机会。
命运似乎并不眷顾他们。包子铺开业第 一天,生意就十分冷清,一早上只卖出了36块钱。更糟糕的是,市场局的人来检查,取走了几个样品去检测食品添加剂。王红梅忧心忡忡地问刘大海:“老公,你说会不会出啥问题呀?咱们在老家就这样蒸馒头的,应该不会有啥问题吧!” 刘大海安慰她:“结果还没出来,不要自己吓唬自己。”
在等待检测结果的半个月里,夫妻俩努力改进自己的包子制作工艺,希望确保食品安全 。他们向在城里有经验的亲戚和朋友请教,了解城市里的经营之道和食品安全 法规。 半个月后,执法人员带来了一个让他们震惊的消息:小馒头甜蜜素超 标,涉嫌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 的食品的违法行为,市场局拟决定对其罚款50000元。夫妻俩无 法接受这样的处罚,他们当 天的营业额才36块钱,罚款却高达50000元。
他们不服处罚,要求听证,希望能够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但听证结果依旧是处罚不变。面对这样的结果,刘大海夫妇决定将市场监督管理局告上法庭。在法庭审理过程中,他们收集证据,寻找法律援助,为自己辩护。
在这个案例中,刘大海与市场局之间的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关于馒头的分类问题,二是关于行政处罚的合理性 问题。下面从法律角度逐一分析这两个问题。
一、馒头的分类问题 刘大海主张馒头应归类为“糕点”,主要依据是卫 生部的批复(卫监督函[2009]263号)对GB2760-2014中糕点的范围说明,以及市场局向其签发的食品经营许可证上载明的生产范围为糕点。法庭在审理时并未采纳这一观点,原因如下:
公众认知与日常习惯:法庭认为,根据一般公众的理解,馒头普遍被认为是发 酵面制品,而非糕点。将馒头归类为糕点不仅与公众认知相悖,也忽视了馒头作为日常主食的地位。 专 业标准的适用性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T2140-2007)虽未直接提及馒头,但法庭通过馒头的生产原料、加工特性 等因素,合理推断馒头应归类为发 酵面制品,这一判断更符合食品分类的专 业性 和科学性 。
二、行政处罚的合理性 问题 刘大海认为市场局对其的罚款金额(5万元)与其当 天的售卖金额(36元)严重不符,违反了过罚相当的原则。法庭在审理后认为:
违法事实的严重性 :市场局对刘大海的处罚是基于其超 范围、超 限 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违法事实,而非仅仅依据当 天的售卖金额。食品添加剂的使用直接关系到食品安全 ,任何违规行为都可能对花费者健康造成潜在威胁,因此必 须予以严厉打击。
法律的适用与处罚的合理性 :《食品安全 法》明确规定了对超 范围、超 限 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处罚措施。市场局依据该法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准确、程序合法,且处理结果恰当。
这个事让我们看到了普通人在城市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也反映了食品安全 法规对于小本生意人的重要性 。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面对不公时,要勇敢地站出来,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无 论法庭的判决如何,刘大海夫妇从这次经历中学到了宝贵的教训。他们意识到,无 论在乡村 还是城市,诚信经营和遵守法规都是立足之本。他们对未来仍然充满希望和信心,相信只要努力,总有一天能够在这座城市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案例来源:广州中院)
这事你是怎么看的?欢迎打出你的看法
June屿
甜蜜素超标证明是做包子过程添加的,不是材料问题,这个不冤。希望其它方面也这样严格执行,中国食品安全才有希望。
爱吃小番茄
核心就是农村人不懂城里规矩开店不办证、不拜菩萨、不懂法律…
尔来四万八千岁世上谁人不识君 回复 08-15 11:05
你去把甜蜜素吃完它
毒药丸 回复 08-15 17:21
农村人它还知道添加甜蜜素[并不简单]
用户10xxx91
我评价是罚的太少了请加大力度
cxc
只有添加了甜蜜素,我都不觉得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