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和伍若兰刚走出门,就被国民党士兵用枪指着:你们是谁?伍若兰直接说自己是朱德的妻子,随后指着朱德说:他是我们的伙夫。 朱德和伍若兰,一对革命伉俪,他们的初遇充满了传奇色彩。1922年,朱德在四川广汉农民运动讲习所工作期间,与前来帮厨的伍若兰结缘。当时的伍若兰,是一位坚强勇敢的湖南姑娘。朱德对这位女中豪杰印象深刻,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相知相爱,从此携手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作为早期投身革命的伉俪,朱德和伍若兰一同经历了许多艰难险阻。1928年4月,朱德率部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面对敌人的重重封锁和进攻,朱德和伍若兰与全体将士同甘共苦,在井冈山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 井冈山时期,是朱德和伍若兰革命生涯中最为宝贵的一段经历。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他们与战士们一起开荒种地,修筑工事,打土豪,分田地,建立革命政权。伍若兰不仅是一名普通的女红军,更是一位出色的战士。每当敌人来犯,她都勇敢地和朱德并肩作战,给敌人以沉重打击。 然而,革命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1929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疯狂进攻。面对敌人的重兵合围,朱德和毛泽东等领导人经过慎重考虑,做出了放弃井冈山,向赣南挺进的战略决策。这一决定,对朱德和伍若兰来说,无疑是一个艰难的抉择。离开井冈山,意味着要暂时放弃用鲜血和汗水换来的革命成果,但为了革命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他们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南下征程。 朱德和伍若兰的革命爱情,始于一次平凡的相遇,却在枪林弹雨中日渐升华。从四川到井冈山,他们携手并进,共同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革命颂歌。虽然后来命运无情,让他们阴阳两隔,但是伍若兰的革命情操和朱德对她的深切怀念,已经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一段传诵千古的佳话。 1929年1月,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朱德和毛泽东等领导人决定暂时放弃井冈山,向赣南地区转移。红军在撤离途中,与国民党军队发生激战。战斗中,朱德和伍若兰不幸与部队失散,躲进了一座破庙之中。 危急关头,敌人的追兵已经逼近庙门。朱德和伍若兰决定化装混出庙外,伍若兰提出由她断后掩护,让朱德先行撤退。两人刚走出庙门,便被国民党士兵用枪口指着,严厉质问他们的身份。伍若兰临危不惧,机智应对,告诉士兵自己是朱德的妻子,并指着朱德说他是随行的伙夫。 说罢,伍若兰抽出双枪,朝面前的敌人射击,朱德趁机冲出包围。伍若兰一边战斗,一边向其他方向突围。国民党军官刘士毅得知伍若兰是朱德的妻子,下令重兵追捕,务必生擒。伍若兰边打边退,但寡不敌众,最终因弹尽粮绝而被俘。 被俘后,伍若兰被关押在赣州监狱,敌人企图从她口中问出朱德的下落和红军的机密情报。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伍若兰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刽子手对她严刑拷打,用绳子吊起,用杠子压腿,将辣椒水倒入伤口,妄图让她屈服。伍若兰始终没有低头,她斩钉截铁地说:"除非赣江水倒流,否则休想让我投降!" 伍若兰经受了长达十天的残酷折磨,仍然没有吐露半个字的党和军队的秘密。敌人恼羞成怒,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刘士毅下令杀害了伍若兰,并割下她的头颅,悬挂在赣州城门上示众。临刑前,伍若兰口中还在吟诵革命烈士秋瑾的诗句:"至死生一世付鸿毛,大丈夫当如是。" 几个月后,朱德从报纸上获悉了爱妻牺牲的消息,悲痛万分。他将伍若兰生前赠与他的一双布鞋视为无价之宝,时刻怀念妻子的革命情怀和牺牲精神。朱德在日后的革命生涯中,时常以伍若兰为楷模,激励自己坚定革命信念,为民族解放事业而奋斗不息。 1962年,朱德重返井冈山,凭吊革命旧地,追忆峥嵘岁月。他在游览途中心潮澎湃,写下了一首诗作《咏兰》,并带走一盆井冈兰,以寄托对爱妻的哀思。自此,朱德爱兰成癖,一生培育了近6000盆兰花,创作咏兰诗词近40首。这些兰花,寄托了朱德对革命先烈伍若兰的无限怀念。如今,朱德和伍若兰的革命爱情已成为一段佳话,流芳后世,他们的感人事迹必将永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行。
朱德和伍若兰刚走出门,就被国民党士兵用枪指着:你们是谁?伍若兰直接说自己是朱德的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7-27 16:18:29
0
阅读: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