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朱德被敌人包围,伍若兰挺身而出,喊道:“我是朱德的妻子。”敌人呼啦把她围了起来,准备向上级邀功…… 1929年的一天,朱德率部在赣南地区与敌人激战。战事吃紧,部队被敌人重重包围。情急之下,朱德的妻子伍若兰挺身而出,大喊一声:"我是朱德的妻子,有什么事冲我来!" 敌军一听大喜,一拥而上将伍若兰团团围住。他们以为抓到了朱德的妻子,就能从她口中问出朱德的下落,好去邀功请赏。殊不知,伍若兰此举正是为了吸引敌人注意,让朱德及部下有机会突围而出。 伍若兰被押解到敌军大本营受审。敌人软硬兼施,或利诱或威逼,要她交代朱德藏匿何处。伍若兰宁死不屈,坚贞不移。她斩钉截铁地说:"朱德是我的丈夫,我们的感情深似海。他在哪儿,我怎么会告诉你们!" 敌人恼羞成怒,对伍若兰严刑拷打,想让她屈服。他们用皮鞭抽打伍若兰,鞭鞭见血。伍若兰昏死过去,他们就泼凉水将她泼醒,再接着审。伍若兰始终紧咬牙关,一个字也不肯吐露。敌人见拷打无效,又想出损招。他们弄来辣椒水,往伍若兰口鼻里灌。辣椒呛得伍若兰直咳嗽,眼泪鼻涕横流,可她就是不开口,誓与朱德共存亡。 最后敌人灰心丧气,只得押送伍若兰前往赣州。当地军阀亲自盘问,还亲自参与刑讯,伍若兰依然无可奈何。无计可施之下,军阀只得判处伍若兰死刑。行刑前,伍若兰身负重伤,几乎不能站立。可她仍挺直腰杆,高呼革命口号,斥责敌人的残暴,昭示红军必胜的信念。敌人恼羞成怒,朝她开枪射击,伍若兰倒在血泊中,年仅26岁。 消息传来,朱德悲痛欲绝。他率部设伏,生擒敌军800余人,审问伍若兰的下落,可还是晚了一步。朱德赶到刑场时,看到的只有伍若兰遗体。从此,朱德视兰花为妻子化身。无论工作多忙,他都会抽空照料兰花、吟诗题词,借此寄托对爱妻的无尽思念。战争年代夫妻天各一方本就常事,可阴阳两隔的分离,叫朱德何等痛彻心扉。 伍若兰用生命捍卫爱情,誓死不当叛徒。她的事迹感天动地,她的精神光照后世。她与朱德的革命伉俪情深,更令人动容、钦佩。今天我们缅怀革命先烈,就是要学习他们夫妻同心、并肩战斗的崇高品格,将革命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1928年2月,朱德率部攻克耒阳城。进城后,朱德看到一位年轻女子在街头振臂高呼,号召民众支持革命。这位女子就是伍若兰。她出身书香门第,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就读于师范学院,不久前加入了共产党。 朱德对伍若兰的革命热情印象深刻。他走上前去,称赞伍若兰宣传得好,希望她发挥自己的特长,将妇女们组织起来,为革命出一份力。伍若兰欣然接受了朱德的委派。很快,伍若兰就组建了妇女联合会。她带领女同胞们,纺纱织布、缝制衣物,全力支援前线将士。朱德每次去慰问,都能看到伍若兰忙碌的身影。伍若兰还给朱德送去一双亲手缝制的布鞋,朱德十分感动。 朝夕相处,日久生情。在战友们的撮合下,朱德与伍若兰喜结连理,成为革命伴侣。然而,革命道路崎岖坎坷。初到井冈山时,物资极度匮乏,夫妻俩经常以野菜果腹。每当朱德出征归来,伍若兰总是把自己的一份伙食留给他,自己却偷偷饿着肚子。朱德发现后十分心疼,叮嘱伍若兰要好好照顾自己,今后不分彼此,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夫妻俩相濡以沫,患难与共。在难得的闲暇时光,伍若兰整理文件资料,朱德就在一旁安静阅读。油灯下,相对无言却心有灵犀。然而,这样的时光总是短暂而珍贵的,战事很快又把他们分开。 为筹集给养,支援前线将士,伍若兰再次发挥聪明才智。她和妇女们一起,编织草鞋送往前线。她们仅用两天时间,就编好一千多双草鞋,让将士们生出许多感动。朱德赞扬妻子贤惠,伍若兰却说自己本就是革命一员,这是应尽的本分。 如果说夫妻间的甜蜜时光犹如兰花绽放,芳香四溢,那么战火纷飞的年代就如狂风骤雨,把他们的小家撕得粉碎。部队急需给养,伍若兰主动请缨,要求外出筹集。朱德百般不舍,但事关军心士气,只得含泪送别爱妻,叮嘱她多加小心。 谁知这一别,竟成永诀。伍若兰被敌人残忍杀害,再无相见之日。朱德赶到时,只见爱妻的头颅被挂在城门之上。此情此景,朱德悲痛欲绝,泪如雨下。从此,他再也见不到妻子的音容笑貌,一颗心像被硬生生剜去了一块,血淋淋地疼。
1929年,朱德被敌人包围,伍若兰挺身而出,喊道:“我是朱德的妻子。”敌人呼啦把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7-27 15:18: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