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女儿,为了生存曾经装哑四年,一生不肯原谅当了叛徒的母亲。 1949年,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朱敏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在机场,朱德将军已经等候多时。一见到女儿,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军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父女二人紧紧相拥,泪水溢满了眼眶。朱敏靠在父亲的肩头,回想起这些年的种种经历,感慨万千。 故事要从1943年说起。那一年,年仅14岁的朱敏被送往苏联学习。初到异国他乡,小姑娘难免水土不服,很快就染上了感冒。苏联方面对此高度重视,特意安排国际儿童学院将朱敏送往位于白俄罗斯明斯克的少先队夏令营修养。谁曾想,这一去却是一场噩梦的开始。 彼时,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德国纳粹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袭击,朱敏所在的夏令营很快沦陷。她和营地里的二十多个小女孩被一同关进了纳粹集中营。从此,地狱般的生活开始了。集中营里,朱敏受尽非人的折磨。纳粹看守用皮鞭抽打这些手无寸铁的孩子,逼迫她们做着最苦最累的劳动。食不果腹,夜不能寐,恶劣的环境让朱敏的身体每况愈下。但为了活命,小姑娘咬紧牙关,忍辱负重,甚至装聋作哑长达四年之久,以求不引起纳粹的注意。 即便如此,朱敏的身体状况依然每况愈下。在营养不良和虐待的双重夹击下,她患上了颈部淋巴结核,几度命悬一线。但顽强的生命力支撑着她挺了过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朱敏始终没有放弃对自由的向往和对生的渴望。 1945年,苏联红军终于赶走了纳粹,朱敏和其他幸存的孩子们重获自由。但她的困境还没有结束。由于身份不明,朱敏被苏联红军当做可疑分子关了起来。在审讯中,小姑娘始终没有吐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只是自称"赤英",生怕给远在祖国的父亲带去麻烦。 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毛主席和朱德将军那里。得知女儿的下落后,朱德欣喜若狂。毛主席亲自致电斯大林,说明情况。斯大林当即下令,立即护送朱德的女儿回到莫斯科。 就这样,历经磨难的朱敏结束了四年的苦难生涯,终于能够回到祖国,回到父亲的身边。此时此刻,相拥而泣的父女俩是多么的幸福,但这份幸福来之不易。多年后,当朱敏回忆起这段悲惨的岁月,依然心有余悸。而集中营里那段不堪回首的记忆,更是永远地烙印在了她的心底,成为一生都无法抹去的伤痛。 回到祖国后,朱敏的身体慢慢康复了,但内心的创伤却难以平复。每每想起在集中营里的遭遇,她总会情不自禁地落泪。更让她痛心的,是母亲贺治华在自己最困难的时候的冷漠无情。贺治华,这个陪伴朱德多年的女人,年轻时曾是朱德的精神支柱。当年,朱德还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革命者,贺治华就对他一见倾心。在朱德赴苏联学习期间,贺治华也一路相随,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丈夫的事业。 然而,在莫斯科的生活改变了贺治华。这座充满异国风情的城市,让她沉迷于声色犬马的奢靡生活。每天,贺治华都在舞厅里跳舞,参加一个又一个的宴会派对。朱德几次耐心规劝,贺治华却置若罔闻。 转折发生在朱德回国之后。由于担心妻女的安危,朱德决定让她们暂时留在莫斯科。然而,没有了丈夫的约束,贺治华彻底放纵了自己。她与一个叫何家兴的留学生打得火热,两人很快就同居了。何家兴年轻英俊,又是留苏学生,精通外语,能歌善舞,这一切都让贺治华为之倾倒。 为了维持奢靡的生活,贺治华决定铤而走险。当时,国民党悬赏通缉共产党人罗亦农。贺治华恰巧知道罗的下落,于是毫不犹豫地向国民党告密,致使罗亦农不幸被捕牺牲。从那时起,贺治华彻底被开除出了党,成为了一个叛徒。 更让人愤怒的是,当女儿朱敏在集中营里受尽折磨时,作为母亲的贺治华却无动于衷。明明就在莫斯科,她却从未想过去营救女儿,甚至从未去看望过她一次。后来,朱敏在苏联被囚禁,贺治华依然不闻不问,只顾自己逍遥快活。 朱德晚年时曾经感慨,自己这一辈子,对国家对人民都问心无愧,唯独在感情上愧对妻女。这位伟大的革命者,在最后的日子里依然在为自己的婚姻感到内疚。其实,他所指的"错误",就是当初对贺治华的一往情深。 作为朱敏,她虽然知晓母亲的所作所为,但从未对外人提起过。在朱敏心中,父亲才是她真正的亲人和精神支柱。而贺治华,则是一个永远也不能原谅的叛徒。直到去世,朱敏也没能释怀对母亲的怨恨。 这个让人唏嘘不已的故事告诉我们,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多少革命者的家庭支离破碎,妻离子散。朱敏虽然失去了母亲,但她依然继承了父亲的革命事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她的一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也是一曲感人至深的悲歌。
朱德的女儿,为了生存曾经装哑四年,一生不肯原谅当了叛徒的母亲。 1949年,一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7-19 14:03: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