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娘为了给周总理做碗面,把自己的棺材都卖了。 1961年的河北武安,一个饱经沧桑的小村庄。三年的自然灾害让这里的村民们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树皮、野菜成了家常便饭,到处弥漫着一片愁云惨雾。就在大家几乎要绝望的时候,一个消息却如同一道霞光,瞬间点亮了他们的生活——周总理要来视察了! 消息传到村里,无疑引起了轰动。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议论着,仿佛这位亲民的总理已经来到了眼前。而村中最年长的老大娘,听到这个消息更是激动万分。她坚定地对儿子说:"周总理为咱老百姓操了那么多心,这次无论如何也要让他尝尝咱村的特色面食!" 老大娘的儿子一听,顿时愁眉不展。现在村里物资匮乏,就连口粮都成问题,上哪去弄面粉?家里的情况,做这些面食的开销实在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他委婉地向母亲提出了自己的顾虑。 老大娘心意已决。她淡淡一笑,并不在意儿子的劝阻。在她看来自己大半辈子省吃俭用,好不容易攒下这么一笔钱买了口寿材,原本是打算用来备后事的。可是现在周总理要来了,把这份心意花在招待他老人家,又有什么可惜的呢? 老大娘当即拿主意,要把自己的寿材卖了去买面粉。她的儿子和媳妇一听都惊呆了,这寿材平日里被老人家视若珍宝,如今竟要为了一顿面条就舍弃,实在是匪夷所思。可老大娘的决心无人能撼,最后大家也只得依了她的意思。 很快,老大娘家的院子里就堆满了白花花的面粉。老人家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她知道,自己马上就要为周总理亲手做一碗面条,这是她此生最引以为豪的时刻!老大娘的小孙女在一旁看着,小脸蛋兴奋得通红。她自告奋勇要帮奶奶干活,叽叽喳喳说个不停。看着孙女的样子,老大娘心里美滋滋的。是啊,光是想到周总理要来,她浑身上下都充满了干劲。从和面到擀面,老大娘全程精神饱满,一刻也不肯松懈。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终于出锅了!老大娘捧起面碗,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她轻轻嗅了嗅,阵阵麦香扑鼻而来,让人食欲大动。这时小孙女凑上前来,眨巴着大眼睛问:"奶奶,我能先尝一口吗?"老大娘连连摆手,宠溺地说:"傻丫头,这碗面可是专门给周总理做的,哪能让你先吃。等下周总理要是夸奶奶的手艺好,奶奶再给你做一碗,好不好?" 小姑娘一听似乎有些失望。马上,她又像想到了什么,嘻嘻笑着说:"那周总理吃了奶奶的面条,一定会说好吃的!到时候奶奶可别忘了说是我帮忙做的哦!"老大娘被孙女天真的话语逗得合不拢嘴,连连点头答应着。看着孙女蹦蹦跳跳地跑远,老人心里满是欣慰。她暗暗祈祷,但愿周总理能够满意自己的这份心意。 周总理一行人终于来到了老大娘家。看到院子里摆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周总理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老大娘激动得说不出话,连连向总理鞠躬行礼。周总理走上前去,亲切地拉着老人的手说:"大娘,您真是太客气了,我们怎么敢劳您如此费心。"老大娘连忙摆手道:"总理您日理万机,还为咱老百姓操了这么多心,这点心意算得了什么。" 周总理坚持要让老人家和他们一起吃面。于是,总理和老大娘一家围坐在了一起。看着周总理吃下了自己亲手做的面条,老大娘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眉眼间满是幸福。这顿饭吃得虽然简单,却格外温馨。周总理一边吃着面条,一边与老人家亲切地交谈,询问她的生活情况和身体状况。老大娘滔滔不绝地说着,仿佛在倾诉一生的心里话。 席间,一位秘书悄悄凑到周总理耳边,小声提醒道:"总理,这碗面怕是难以打包带走了。"周总理听后,微微一笑,坚定地说:"不,这碗面我们就在这里吃,要让大娘的儿子看着我们吃完,不然老人家的心意怕是要落空了。" 秘书听了连连点头,心中更加钦佩总理的体恤民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竟也忘了此行的辛劳。不知不觉,面碗见了底,周总理也饱餐了一顿。告别时,周总理再三叮嘱老大娘要保重身体。老人家依依不舍,目送总理一行人走远,久久不愿离去。她的儿子上前搀扶,却发现母亲的脸上挂满了幸福的泪水。 回去的路上,邓大姐几次提起这个感人的片段。她由衷地感慨:"老人家为了招待总理,连自己的棺材本都舍得卖掉,真是让人感动啊。"秘书在一旁提醒道:"邓大姐,您别忘了,老人家的寿材还没置办呢。"邓大姐一听,也是满脸愁容。眼下国家处于困难时期,她和周总理的工资微薄,这趟下来开销不小,着实拮据。可是想到老人家的一片赤诚,他们又怎能不回应呢? 权衡再三,邓大姐咬咬牙,对秘书说:"这样吧,回去后我们一起想办法,务必要给老人家把寿材买回来。"秘书连连称是,表示一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邓大姐点点头,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帮老人家圆了这个心愿。 回想起周总理这些年来的艰苦奋斗,邓大姐心中更是百感交集。是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老大娘正是其中的缩影,她以自己的方式,为新中国的建设贡献着一份力量。邓大姐暗下决心,今后一定要更加努力工作,为人民服务。
老大娘为了给周总理做碗面,把自己的棺材都卖了。 1961年的河北武安,一个饱经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7-18 13:03:06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