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转移到粤赣湘边界。一天,朱德被匪兵包围在祠堂,他知道出不去了,往脸上抹了把烟灰,假装伙夫,躲过了一劫。 1927年的冬天朱德坐在简陋的营帐里,借着昏暗的烛光沉思。他的脑海中不断闪现过去几个月发生的种种,那些画面犹如走马灯一般在眼前浮现。 几个月前,怀着改天换地的理想,朱德和他的战友们发动了轰轰烈烈的南昌起义。然而,好景不长,起义终究以失败告终。为了躲避国民党的追剿,朱德不得不带领仅存的部队在赣南地区转移。经过几个月的长途跋涉,部队人困马乏,伤亡惨重。到达信丰县时,部队已由原来的数万人锐减至区区七百余人。 看着战士们疲惫不堪的面容,朱德心痛如绞。连日来的行军和战斗让这支部队已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士兵们的军装破烂不堪,许多人甚至连鞋都没得穿,脚上血迹斑斑。更让朱德揪心的是,部队连最基本的给养都难以为继。 "再这样下去恐怕连人都要散了!"朱德暗自思忖,"必须尽快想办法解决给养问题,否则部队就真的走到尽头了。"在这个节骨眼上,上哪去弄给养呢?就在朱德一筹莫展之际,一个战士匆匆来到营帐,说有要事禀报。原来,驻扎在粤北韶关、湘南汝城一带的是国民党将领范石生的部队。朱德听后如获至宝,顿时心中一亮。他与范石生是云南讲武堂的同窗好友,二人情谊深厚。"只要去找老范,部队的给养问题就有了着落。" 朱德便提笔给范石生写了一封信,恳请他伸出援手,解部队的燃眉之急。信中,朱德坦陈了部队所面临的困境,希望范石生能施以援手。令朱德欣喜的是,范石生很快便派人送来了回信。信中,范石生爽快地答应为朱德部队提供一个月的口粮和给养,并邀请朱德去汝城一叙。范石生的援助无异于雪中送炭,朱德感激涕零,当即决定亲自带人前往汝城,去办理受领给养的相关事宜。 在动身去汝城的前夜,朱德又一次巡视了营地。看到战士们临时搭建的窝棚,和营火旁啃着少得可怜的干粮的身影,朱德的心里五味杂陈。他默默地拍了拍离他最近的一名战士的肩膀,柔声说:"兄弟,再坚持一下,很快就会有给养了。" 朱德带着一份欣喜和感激,率领警卫排向汝城进发。一路上大家心情都很轻松愉悦,因为范石生承诺的给养,无疑让这支久经磨难的部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当朱德一行到达壕头时,天色已近黄昏。壕头是汝城的一个小镇,不过有个规模颇大的祠堂。朱德便决定在此借宿一宿,等天亮再到汝城。大家都累坏了,巴不得赶紧能好好休息休息。 警卫排长黄志中带人去村里借了些稻草和木板,打算在祠堂里打地铺。朱德则和两个警卫战士留在祠堂里,准备一顿简单的晚餐。虽然条件艰苦,但一想到马上就能领到给养,改善伙食了,大家心里还是有说不出的高兴。 就在这时,祠堂的大门"砰"的一声被踹开了。十几个荷枪实弹的匪兵鱼贯而入,瞬间将朱德等人围在当中。朱德只带了两名警卫战士,寡不敌众。战士们见状,赶忙端起枪对峙,但还是难敌对方的密集火力,不幸双双中弹倒下。 原来,汝城土匪头子何其朗得知朱德要来的消息后,打算捉拿朱德献给国民政府,好从中渔利。他派自己的弟弟朱龙奴带人埋伏在祠堂,就等朱德上钩。不曾想,朱德来的人这样少,倒让他们措手不及。但现在朱德已经被困在祠堂里了,跑是跑不掉的。 朱德见两名战士牺牲,心如刀绞。他环顾四周,知道凭自己一人之力,根本无法突围。情急之下,他一个闪身躲进了祠堂后的厨房。厨房里乱糟糟的,锅碗瓢盆丢了一地。朱德灵机一动,赶紧抓起搭在一旁的围裙系在腰上,又趁匪兵还没进厨房,抓了一把灶灰抹在自己脸上。 片刻,持枪的朱龙奴闯进厨房,发现朱德正弯腰在柴堆里拣柴火。"喂,你们的头儿朱德在哪?"朱龙奴粗声喝问。朱德头也不抬,只顾自己拾柴,一边淡淡地回答:"不知道,好像去村里了吧。你是干啥的?"朱龙奴狐疑地打量着朱德。朱德拍了拍身上的围裙,不慌不忙地说:"我是伙夫,头儿他们去村里了,让我在这儿准备晚饭。"说着,他端起一捆柴火,若无其事地往外走。 朱龙奴本就不认得朱德,这会儿见他一副伙夫打扮,又一脸老实巴交的样子,便没再多想,只当真让朱德给骗过去了。他悻悻地带人出了祠堂,到村子里继续搜索去了。朱德见匪兵走远,这才长出了一口气。他心有余悸地拍了拍胸口,暗自庆幸刚才机智应变,侥幸逃过一劫。但想到两名牺牲的战士,他又不禁黯然神伤。"兄弟们,你们的sacrifice不会白费的。我一定要带领大家走出这一趟浑水啊!"朱德在心中默默起誓。 待到夜深人静,朱德才从祠堂后门溜了出去,在微弱的星光指引下,朝汝城方向疾步而去。一刻也不敢耽搁,生怕被朱龙奴发现,再来个围追堵截就糟了。经过一夜的跋涉,朱德终于在第二天清晨时分,顺利与范石生的手下在汝城城外会合。就这样,辗转惊险,几经周折,朱德总算化险为夷,得以从土匪的魔爪下成功脱身。往后余生,但凡回想起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他都会由衷感慨,命运之神待他不薄,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庇佑。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转移到粤赣湘边界。一天,朱德被匪兵包围在祠堂,他
自由的百灵鸟
2024-07-15 15:02:39
0
阅读:86